▲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信仰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7|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衛生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治理
民生
社區發展
時:
戰後時期
戰後初期
民生
───
社區發展經過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戰後初期,可說百廢待舉,百事待興,因此政府特於
民國36年
(1947)
施行國民義務勞動,從事修築村里道路,整頓環境衛生。自
民國36年
開始實施國民義務勞動以來,迄
民國53年
(1964)
止,共18年之久。
民國51年
(1962)
起,臺灣創辦全面的義務勞動大競賽,使縣與縣、市與市、鄉鎮與鄉鎮互相競賽,並以民眾有切身關係之整修道路和整頓環境衛生為競賽事項,由於此項競賽對民眾確能直接受益,故民眾均競相參與,致獲得相當成果。此項義務勞動工作,對於民眾生活環境之改善,極有幫助,加以社會人士與全體民眾之支持,並因應社會發展及居民共同之需要,行政院於
民國54年
(1965)
公布「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將
社區發展
列為當時社會福利七大措施之一,並規定「採取
社區發展
方式,推動民生建設」,可謂
社區發展
工作在政策上之建立。
-
民國57年
(1968)
行政院頒訂「
社區發展
工作綱要」,同年9月臺灣省政府訂定「臺灣省
社區發展
八年計劃」,
民國61年
(1972)
5月修訂為「臺灣省
社區發展
十年計劃」,扶植各縣市成立社區。本縣社區成立數,
民國60年
(1971)
以前成立17個,民國61至70年(
1972
-
1981
)54個,民國71至75年(
1982
-
1986
)12個,成績斐然。
-
社區發展
工作由社區居民自行成立之社區理事會來擔任,理事會置理事9至17人,係由戶長選出。理事產生後,再互推選1人擔任理事長,綜理業務。並由理事會聘請村里幹事或熱心地方公益之人士擔任總幹事,並分組辦事。因此,社區理事會為社區工作之重心,其對
社區發展
之成敗具有絕對性影響。畢竟,社區理事會之組成份子,均為社區中之熱心人士,深明社區之需要,亦明瞭在該社區推動工作方向上之重要關鍵。
-
民國80年
(1991)
5月,修訂「
社區發展
工作綱要」,社區理事會轉型為
社區發展
協會,成為立案之人民團體。澎湖縣內原社區理事會亦紛紛轉型成立
社區發展
協會,至
民國91年
(2002)
為止,縣內共有84所
社區發展
協會,其中
馬公市
23所,
湖西鄉
20所,
白沙鄉
15所,
西嶼鄉
11所,
望安鄉
9所,
七美鄉
6所。
-
文字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三(人民志)
知識建檔|2025-01-24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三人民志
|
第165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遊地獄:1960年代初期山水勸善堂的扶鸞活動
|
山水里
|
鸞堂
通梁福德正神廟土地公聖誕千秋
|
通梁村
|
祭儀活動
馬公北甲〈北辰宮四垂亭增築及油漆捐金寄附芳名列左〉碑
|
戰後初期
|
長安里
|
石碑
北辰宮「廣存澤被」楹聯
|
昭和
|
長安里
|
楹聯
北辰宮「北占辰集」楹聯
|
昭和
|
長安里
|
楹聯
北辰宮「北斗辰樞」楹聯
|
昭和
|
長安里
|
楹聯
北辰宮「正直威權」楹聯
|
大正
|
長安里
|
楹聯
鼎灣慈善堂
|
解嚴後
|
鼎灣村
|
落難神明
赤馬村夫人媽廟七月普度
|
赤馬村
|
秋季祭儀
鼎灣村七月拜八卦劍碑
|
鼎灣村
|
秋季祭儀
澎湖鸞堂的社會關懷─祈求甘霖與批判不良民風
|
鸞堂
煙墩山
|
前寮里
|
高地地名
牡蠣養殖
|
水產養殖
鐵線王氏家廟
|
鐵線里
|
家廟宗祠
藝閣
|
表演藝術
崎頭仔頂
|
西衛里
|
高地地名
吉貝謝姓
|
康熙
|
吉貝村
|
謝姓
水仙宮
|
潭邊村
|
水仙王廟
北辰宮普渡
|
長安里
|
秋季祭儀
東衛天后宮普渡
|
東衛里
|
秋季祭儀
平台知識總數
7,742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