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歷史
建築
其他類別
馬公市
重慶里
重慶里建築
───
馬公俱樂部
馬公市
重慶里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大正10年
(1921)
,部分旅澎的日籍人士集資,在
松島公園
北側興建
馬公
俱樂部(今中興路4、4-1、6號一帶),首創經營「活動寫真」事業(專營日片),並提供劇團、雜技團、改良戲等演出,開啟了澎湖民營電影院的先河。
馬公
俱樂部在
大正15年
(1926)
更名為「
馬公
會館」,
昭和5年
(1930)
外租給日本人加藤誠一經營,聘雇電影放映師周玉印和管理員劉朝寶在每星期六、日兩天放映電影,其他時間則由劇團演出各種戲劇,直到太平洋戰爭發生才停止營業。戰後,被政府接收,更名為「
馬公
中山堂」,繼續提供軍、民集會及電影放映,劇團演出則改以北京戲、福州戲及雜技團為主。
民國51年
(1962)
外包給民間營運,由周玉印集資承租,改名為「
馬公
中山堂大眾康樂廳」。
民國52年
(1963)
11月24日,股東改組,更名為「
馬公
大眾電影院」。
民國55年
(1966)
10月10日,又由劉榮祥集資經營,改名為「南榮戲院」,經營電影及歌舞團演出。
民國57年
(1968)
1月20日,再重組為「
馬公
電影院」,同年12月17日結束營業。
民國60年
代縣府將土地及建築物公開標售,改建為現今的店鋪商場(上引書:19-21)。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2輯|
2006年
)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二輯馬公東甲(啟明里重慶里)
|
第104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旅日企業家:港仔尾許天乞
|
許家村
|
人物
世公:港仔尾第一位乩童許有世
|
許家村
|
人物
飛彈部隊
|
許家村
|
建築
海海人生海為田:澎湖海洋產業的糾葛
|
漁業
第一秋芳爛有光:澎湖的天人菊
|
植物
白沙海園
|
鎮海村
|
建築
紅羅劉姓
|
紅羅村
|
族譜
紅羅許姓
|
紅羅村
|
族譜
鎮海城址
|
講美村
|
建築
榮耀故里:許明祿與港仔尾26號民宅
|
許家村
|
人物
浮塭燈塔
|
風櫃里
|
建築
仙人掌
|
植物
第一秋芳爛有光:澎湖的天人菊
|
植物
李王宮
|
水垵村
|
寺廟
鎮南廟
|
水垵村
|
寺廟
蔡廷蘭
|
興仁里
|
人物
白沙海園
|
鎮海村
|
建築
威靈宮
|
五德里
|
寺廟
中宮廟
|
東安村
|
寺廟
環海徵靈匾
|
東安村
|
文物
知識平台|資訊總數
7,127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