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群島的地勢形貌是以火山熔岩所形成的平台為主,平緩地立於海水面之上,這種地形一般稱為「方山」。以
貓嶼為最高,海拔79公尺,
七美為第二高,海拔66公尺。由於造於火山活動,因此處處可見火山熔岩地形,如岩脈、
玄武岩之柱狀節理地形、海蝕平台,壺穴等特殊地形景觀,沙灘則非貝殼砂,而是由珊瑚礁碎片及孔蟲殼組成,另有因為雨水淋蝕而產生的惡地地形。地勢由東向西遞降,東岸斷崖峭壁,海拔高度約66公尺,中部約為30餘公尺,至西側海岸則已下降為10餘公尺,似一個傾斜的臺地。島嶼的北側四周有小丘陵圍繞,形成一個小盆地地形,盆地中央有一條小溪流,往西流至西邊鷹塔入海,為其缺口處。此一地形分東、西湖兩個村。
-
一、
玄武岩地形
-
玄武岩柱狀節理地形:
七美島嶼形狀如倒三角形,由於火山熔岩之
地質結構,又降雨稀少,島上沒有水系,因此地貌深受海洋侵蝕的影響。
玄武岩之柱狀節理地形大致可分為兩類:1、直立柱體包圍,上層平頂,地形高聳。如「大灣」的
玄武岩海岸。2、斜狀、平臥或彎曲,甚至是放射狀。
-
如
中和村山頂聚落的「石獅」,在
七美是一個具有指標性的景點,為標準的柱狀
玄武岩地形,因為受到海水侵蝕周圍較軟弱的岩層,因此形成堅硬的岩體孤立而突出。形狀如一頭獅子蹲伏,故名為「石獅」,鄉人以巨石獅或是大獅稱之。此處海域的水色美麗,且藍且綠,湛藍如藍寶石,翠綠似翡翠。由於無任何樓梯或是道路可以到達下面,所以只能遠觀而不能褻玩,是
七美景點中最難接近的一個。
-
二、岩脈
-
岩脈為岩漿上升穿過地層時所形成,為岩漿上升之管道,大多分佈於火山口較深處,當受到侵蝕時便露出地面。而澎湖群島的
玄武岩為洪流型,在地層產生裂縫以後流出地面,逐漸冷卻,當岩石逐漸受到海洋侵蝕以後,岩脈便會露出地表,造成地面上突起之地形,如
南港村西南聚落的「望夫石」以及
東湖村與
中和村之界的「
牛母坪」。「望夫石」之由來則與「寡婦島」之名密切相關。傳說有一孕婦在此等待未歸來的丈夫,久候不歸,孕婦死後便化為海邊的岩石。後人認為這個石頭就是這名婦人的化身,向下眺望,橫躺的「石人」頭髮散亂浸入水中,小腹隆起,儼然是個
懷孕的少婦。這個石頭實際上是由前黑後灰兩個岩脈組成,是全島最佳的釣場。
-
「
牛母坪」位於
東湖村與
中和村之界,因為有似牛之岩石造型凸浮海面故名之,「
牛母坪」地區為一廣闊草原,海岸不僅具有海灣地形也有海蝕平台,另有
玄武岩流與火山碎屑岩界面的斷層面與
玄武岩流冷卻面的海崖。雖然此地在一千萬年前火山活動停止以後已經不在直接受到火山活動的影響,並逐漸形成沈積地形,但是再受到長期的海水侵蝕,因而形成海崖上的
玄武岩柱狀節理剖面、海蝕柱、層狀火山角礫岩及角礫岩表面發育的壺穴,在角礫岩上部可見一岩脈橫穿,明顯指出岩漿供應之通道。火山角礫岩為火山爆發後的直接產物或是火山口附近岩石崩落於斜坡的堆積物,由於
玄武岩之
地質關係,火山爆發後岩石無法噴射太遠,因此火山角礫岩可指示火山口之位置。「
牛母坪」之火山角礫岩不僅層厚,具有層理,並且有崩移之構造,兩側夾於熔岩之中,接觸面呈現高角度傾斜,可見兩層熔岩不同時期噴發,後期
玄武岩可能由古火山口再度噴發而成,因此可推測「
牛母坪」、「
龍埕」一帶可能為古火山口,為澎湖群島九個古火山口之一,層厚砂岩、泥岩、凝灰角礫岩累積交間成層達三十多公尺。要由
牛母坪下到海邊需要拾階二百四十多個台階,適合垂釣、浮潛、露營及挖野生蚵類,然而海底為珊瑚礁,容易發生魚不上鈎就掛鈎的情況。
-
三、海蝕平台
-
由「
牛母坪」沿濱海公路北斜坡路段,建有涼亭,往下一望即為「
小臺灣」。
牛母坪可見數個海蝕平台,其中最有名者為「
小臺灣」,取其狀似臺灣本島的形狀命名,吸引不少遊客磯釣,當地居民則時常由此潛水採集石花菜。
-
另一具代表性地點為
中和村山頂聚落的「
龍埕」為一長達600公尺內曲南向之灰砂岩與
玄武岩相混雜之區域,由層狀火山碎屑岩所構成的一海蝕平台,因摺曲岩層受到侵蝕後顯露特殊線型,形態像龍而得其名「
龍埕」。立於山頭居高臨下,頭西尾東,可見龍身、龍頭、龍珠,每當浪濤激起的海浪飛舞便像極了游龍戲水。除具備壺穴、豆腐岩、海蝕平台等地形,沿著陡坡往下來到海蝕平台便可見造物者之鬼斧神工,令人驚歎不已,因終年潮濕,所以又稱為「濕庭」。「
牛母坪」至「
龍埕」之間的海蝕平臺有一系列向斜及背斜現象,是由於火山凝灰角礫岩整層之大規模重力滑移加上地層滑落的推擠力量所引起,並非是構造力量所造成。
-
四、海蝕柱
-
為受海侵蝕後與陸地分離之地形,如
中和村的「
分叉仔」,又名「鷹冠」、「雲梯」、「仙劍崖」。高五十多公尺,因為難以攀登,八哥鳥時常聚集於此,另有小麻雀與海鷗等鳥類,是賞鳥的好地點,也是羊群喜愛閒晃的地點。而「
分叉仔」也流傳了一個三兄弟抵抗海盜的故事,由於攻擊海盜的石臼則掉入海中,傳說當水澄澈之時,還可看到石臼的模樣。
-
五、珊瑚礁砂海岸
-
由於
七美島為
玄武岩地質,因此皆為岩岸地形,鯉港雖然是珊瑚礁海岸,卻是
七美島上唯一有沙灘的地方。位於「
尖山腳」南邊,「城內」的東南方,東面臨海,唯一弦月形海灣,且為珊瑚礁海岸,是
七美最大的港灣,北方的鯉是全島最早進行近海作業的漁港,也是早期移民的精華區,因聚落位於海灣上的山坡而稱為「鯉崎頭」,由於發生多次的天災人禍,居民逐漸移往
中和村的「山頂」以及「城內」。有一橫伸數十公尺的礁石,傳說是老天為
大嶼的居民搭建到臺灣的橋樑,因為算命先生的失言而遭致雷擊,橋樑因此不成。
分叉仔其沙灘並非一般的貝殼砂,而是由珊瑚礁碎屑組成,現港口已經廢棄而成為觀光戲水用的戲水區。
-
六、惡地地形-月世界
-
位於
東湖村的東北角-
頂隙,也是
七美島的最北端,因僅能生長小草,地貌空曠而得此名,尤其是中央部位特別貧瘠,被雨水沖刷,在土層的邊緣佈滿著流水刻鑿出來的雨溝和蝕溝的沖蝕地形,寸草不生,形成似惡地地形,
土壤呈現赭紅色,隨晨昏變化而產生不同的顏色與風貌,彷彿高雄月世界的惡地,因而別稱「小月世界」,經過長期沖刷以後逐漸平坦,然而於近幾年月世界開始長出草地,上面佈滿馬櫻丹,已成為羊群放牧的地方,僅有小塊區域仍是紅土。
-
資訊來源|
七美鄉志
知識建檔|2017-11-16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