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赤林氏宗祠記錄

影像分類:宗祠家廟  2024小赤林氏宗祠記錄|拍攝日期:2024-02-20(星期二)

小赤林氏宗祠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隱藏資訊

《歷史沿革與建築形式》
-
小赤林氏宗祠建於昭和7年(1932),可以做為小赤村林氏家族在白沙開拓的見證,其後裔多從事文教工作,對澎湖地方文化教育傳承貢獻良多,是本縣少數現存的傳統格局宗祠,具歷史文化價值。
-
建築主體採一落二櫸頭格局,主體前院架構圍牆,圍牆處設有造型特殊之門柱,整體以硓𥑮石為内外牆基礎,為白沙地區建築特色,表現地域風貌。大厝身屋頂採硬山式,脊頭為圓頭,兩坡屋面,中脊為「空殼脊」,設脊堵,中脊正面脊堵堵內鋪貼彩繪磁磚,背面則無。屋面以紅板瓦鋪設,瓦壟數計24壟。左、右歸帶旁各設一條磚帶,桷仔為密桷。
-
亭屋頂為硬山式,兩坡屋面,屋面鋪設紅板瓦及瓦硐,桷仔為密形式,脊頭為八卦頭,檐口施作青瓷瑞珠、瑞簾。間仔屋頂為硬山式,兩坡屋面,具一條中脊、二條歸帶,中脊為平脊無裝飾,脊頭為圓頭,屋面皆鋪設紅板瓦。外牆牆體以硓𥑮石砌築,白矽土為黏著材,石材間灰泥砂漿填縫,轉角處以細質硓𥑮石交丁疊砌收邊。大厝身正面壁及左右亭壁處以彩繪磁磚、洗石子及水泥浮雕、線刻、線腳裝飾。大厝身正面壁以水泥線腳表面洗石子框出門頭堵、頂堵、半截堵,堵內飾以文字、洗石子或彩繪磁磚。亭下左右兩側亭壁設有水泥灌模「壽」字窗,亭壁歸間處以洗石子仿穿斗木構架為飾,窗頭堵以水泥線腳框製成泥塑圓形堵,半截堵水泥粉刷仿石砌刻勾縫,內牆亦以硓𥑮石砌築,以黏土打底後於表面白灰粉刷,地坪均以水泥粉刷。壽屏位於大廳,中央置祖龕,正面有精美的彩繪。
-
宗祠左右間仔自後檐牆以硓𥑮石圍牆向外延伸,與左右間仔共同圍塑出深井,硓𥑮石圍牆牆面飾以水泥粉刷,牆頂以出挑紅磚收邊,紅磚收邊上方再塑以山形作為洩水方式,至中軸線左右兩側連接牆柱,界定入口。
-
文字引用|文化資產叢書
知識建檔|2017-11-02。知識更新|2024-11-22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平台知識總數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