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劉文珍墓碑記錄

影像分類:墳墓  2023劉文珍墓碑記錄|銀同清開澎誥封定國將軍二品夫人劉公文珍劉門陳氏墓|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銀同誥封定國將軍劉文珍墓碑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2022年10月7日早晨,潭邊歐先生在從事媽祖園區的整建工程中,無意間挖掘到一塊清代墓碑並告知筆者相對位置。筆者立即驅車前往現場。此塊墓碑尺寸長103cm(添丁),寬46cm(進財)。中書:清開澎誥封定國將軍二品夫人,劉公文珍、劉門陳氏墓;上款,光緒歲次甲申年仲秋吉旦;下款,承重孫永福,男:□、川、□□孫:□□、□□、安□、宗□;曾孫乞仝立石。從墓碑上方兩側的凹槽顯示,上有墓耳等結構,可惜已不復見,可以想像劉文珍將軍的墓園應有相當的規模。銀同,為同安之別稱,此墓碑以劉文珍為開澎祖,在光緒10年已有曾孫輩,推測劉文珍在澎湖發展的時間可能逾40年之久。光緒甲申年光緒10年(1884),此方墓碑距今已近140年。部分字跡磨損,應是在更早之前此地從事工程時所造成。
-
道光年間,劉文珍本為臺灣水師協左營額外。道光13年(1933)2月,台灣鎮總兵劉廷斌以福建署艋舺營參將事澎湖左營遊擊陳景嵐,性耽安逸,委靡不振,難勝海外參遊之任,奏請著降為守備,撤回內地差遣。署鎮標左營遊擊事北路左營都司周進龍,精力已衰,著以原品休致。臺灣水師協標中營右哨外委,著以劉文珍拔補,所遺該協左營額外,即以該營目兵李國珍拔補。
-
道光20年(1840)太子太保王得祿等武職官員為紀念道光12年(1832)張丙事件中殉難官兵,乃捐俸修築義塚,購置義田,以為春秋祀費,並立《殉難義塚碑記》以記其事,劉文珍捐銀四元。道光30年(1850)3月,閩浙總督劉韻珂奏請福建臺灣艋舺營滬尾水師守備員缺,以臺灣右營千總劉文珍升補。
-
咸豐3年(1853),林恭起兵鳳山,並攻擊府城,造成全臺震動。先是,林恭,初充鳳山縣壯勇,王邑侯廷幹汰之,遂懷憤。至是,與北路賊張古、羅阿沙、賴棕等密謀起事。顧縣城防守嚴,林恭乃偽為義民,出不意破竹圍入,戕王邑侯全家,少尉張樹春死之,參將曾元福不及救,急守火藥庫。林恭於是自為鳳山縣令,擁所得輿馬、儀仗,稱尊南面。林恭又於五月初二等日眾攻郡城(台南),郡之人擊走之。臺灣道徐宗幹,遴委留守之署中營游擊夏汝賢,分撥隨營守備湯得升、水師守備陳國忠、劉文珍、千總祝延齡等,共領水陸兵丁七百名參戰。爾後,林恭轉戰東港,然而被叛變的陣中將領「綁縛交官」斬首。
-
咸豐4年4月(1854)閩浙總督王懿德奏請此次臺灣府屬剿匪出力文武員弁,懇恩獎敘一摺。其中,升授海壇鎮總兵前任澎湖協副將邵連科著賞戴花翎;都司夏汝賢、游擊王國忠,均著以參將盡先升用;守備陳國忠、劉文珍,均著以應升之缺盡先升用。咸豐5年(1855),《重修浯江館捐題碑》,有「臺協水師中營中軍府劉文珍捐銀拾大員。」
-
從《澎湖廳志》記載,劉文珍也曾任澎湖水師協右營遊擊。同治元年(1862年)春,陳國銓奉旨接替許揚州,護理澎湖水師協副將。此時戴潮春作亂,陳國詮隨即接獲調派前往台灣作戰,與陳寶山等人戰死。澎湖協右營遊擊劉文珍,乃於同治3年(1864)二月護理水師副將。同治4年(1865)12月臺灣鎮總兵曾元福跪奏,為校閱臺灣水陸營伍官兵,並巡查南北路地方情形,澎湖一廳,孤懸海島,相距水洋五更,若親自前往,萬一郡城有事,鞭長莫及,乃委署澎湖協副將劉文珍,代閱該轄左、右營官兵技藝。爾後,劉文珍的事蹟不詳。
-
劉文珍在台灣澎湖的事蹟,自道光13年(1833)至同至4年(1865),在長達20餘年的營武生涯中,由最基層的兵弁,升任至從二品澎湖水師副將,最後與其妻合葬於澎湖草樹仔尾。劉文珍過世後,1886年澎湖協改設為澎湖鎮,劉文珍曾是澎湖最高武官官階的代表人物之一。《澎湖廳志》〈節孝〉記載:「郭珠娘,媽宮社郭東靈女,二十二適劉協憲文珍之第四子士榮。二十六夫亡,家貧如洗,勤女紅,以螟子撫養成立。現年五十。」
-
劉文珍四子士榮在澎湖發展,其後裔理應昌盛。然而,從蔡光庭老師對澎湖姓氏的研究,並無劉文珍後代的相關訊息。推測可能在1895年乙未之役後,舉族遷徙台灣或返回原籍同安。
-
其次,從蔡繼振老師的回憶以及吳令丞老師利用中研院台灣早期舊航照網站判讀,劉文珍以及其夫人合葬之墓,約略位於今日媽祖銅像西南方150公尺左右位置。定國將軍劉文珍及其後代子孫子孫事蹟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然而,有多少澎湖的先人事蹟被埋沒,或是在從事工程中被毀棄,一直是不斷重複的現象。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許多的資產,卻在我們這一代被視如敝帚。
-
#本文使用網站與資料庫
-
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
-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
台灣文獻期刊資料庫
-
清代職官資料庫
-
維基百科
-
中研院台灣早期舊航照網站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3-01-17。知識更新|2024-05-2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