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船曳網漁業─旋網漁業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鮻仔網
-
澎湖的旋網漁業據說起源於清道光中葉(約1840年左右)。主要的漁穫是鮻仔魚,俗稱為「鮻仔網」或「圍網」。漁期在農曆4月到8月之間,以5到6月為盛漁期,但是每個月出海的日數大多只有4到5天。主要漁場在風櫃虎井將軍七美沿岸及西嶼西岸,退潮時水深約6公尺,底質多珊瑚礁的海域。作業時使用2艘漁船,包括載網船及看魚船各一艘,使用的網具包括旋網(長約180公尺)、張網(長約10公尺)、抄網各一組。出海的時間視魚群洄游的情況及潮汐而定,先由老練的漁夫坐看魚船到漁場去觀察魚蹤,再打手勢通知網船到適當的地點投下浮標,接著快速前進,繞圈投網來包圍魚群。稍後再由看魚船去把網船投下的浮標拉起來,然後兩艘船合力起網取魚,一次作業約需1.5-4小時不等。漁獲以鳁仔魚、倒吊、石老(邵氏寒鯛)等為主,分成5等份,圍網、張網及抄網各得1份,其餘的2份由漁夫及漁船平分。 此外,還有一種作業方式和旋網很相似的旋刺網漁業,捕捉的魚種有鮻仔魚和鳁魚之分。鮻仔魚旋刺網的漁場和鮻仔魚旋網相同,漁期則在農曆2月到12月之間,以2到3月為盛漁期,每個月出海的日數也是只有4-5天。作業時使用2艘船,載網船搭載6-8個漁夫,看魚船上坐2-3人,使用的網具長約360公尺。漁船到達漁場後,依看魚船上經驗老到的漁夫的手勢,兩艘船分頭繞圈包圍漁群。最後兩船會合,由船上的漁夫用竹竿或船櫓拍打水面,來驚嚇魚群,使他們衝纏在網目上,然後一起收網取魚。 鮻魚旋刺網的漁場則在澎湖內灣水深約40公尺的海域,漁期在農曆2月到8月之間,以3和4月為盛漁期。作業時只使用1艘漁船,先派人在沿岸的高地上確認有魚群來到時才出海;下網時先把綁在漁網一端的浮標丟下海、再由漁船拉著漁網的另一端,迅速繞一圈包圍漁群,同時由船員拍打海水來驚嚇魚群,使魚群纏刺在網目上,然後收網取魚。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知識建檔|2021-12-1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