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2023東衛國小記錄|
拍攝日期:2023-02-13(星期一)
知識分類|
類:
文化
教育
國小
區:
馬公市
東衛里
教育
時:
1950
(民國39年)
時:
戰後時期
戒嚴期
教育
───
東衛國小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聯絡資訊|
▲隱藏資訊
電話|06-9213238
地址|
880馬公市東衛里169號
同義詞彙|東衛國民小學、東衛國民學校、東衛分班
-
東衛
國民小學本來是
石泉國民學校
的
東衛
分班,成立於
民國39年
(1950)
9月。
民國41年
(1952)
9月改為分校,
民國47年
(1958)
8月,奉准獨立為「澎湖縣
馬公鎮
東衛
國民學校」;
民國57年
(1968)
,改名為「澎湖縣
馬公鎮
東衛
國民小學」。
-
東衛
國民小學位於
馬公市
郊區,屬於偏遠地區學校,學區包括
東衛里
及
安宅里
。
民國47年
學校初設時,編制6班,學生數有男生174人、女生116人,共290人。
民國58年
(1969)
,規模達到最高峰,編制12班,學生數514人(含男生259人、女生255人)。此後,班級數和學生數逐年遞減,民國92學年度,編制6班,有學生145人、教師9人,每班平均學生人數為24.17人。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教育志)
-
馬公市
東衛
國民小學本來是
石泉國民學校
的
東衛
分班,成立於
民國39年
(1950)
9月,位置在今
東衛派出所
東南側,
民國41年
(1952)
9月升格為分校。
民國47年
(1958)
8月,奉准獨立為「澎湖縣
馬公鎮
東衛
國民學校」,同時遷到
東衛里
169號現址;
民國57年
(1968)
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時,改名為「澎湖縣
馬公鎮
東衛
國民小學」。
東衛
國民小學屬於偏遠地區學校,學區只包括
東衛里
及
安宅里
。
民國47年
學校初設時,編制有6班,學生數有男生174人、女生116人,共290人。
民國58年
(1969)
,規模達到最高峰,編制有12班,學生數有514人(含男生259人、女生255人);此後,班級數和學生數就逐年遞減。民國94學年度
(2005)
,編制6班,有學生157人、教師10人;創校迄今,共經歷了7位校長。
東衛
國小在
民國87年
(1998)
11月1日奉令籌設「澎湖縣鄉土教學資源中心」,以提供澎湖縣各國民中小學師生鄉土教學補充資源,協助學校師生了解所處環境淵源,認同及愛護鄉土,以培養對鄉土的關懷、情感與責任。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8輯)
知識建檔|2019-09-14。知識更新|2025-01-14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一教育志
|
第122頁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八輯東衛里安宅里
|
第42頁
知識相簿|
2023東衛國小記錄
3
張影像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重修二興宮碑記
|
大正
|
二崁村
|
石碑
小池淨水場
|
大池村
|
水源
外垵養牛場
|
外垵村
|
畜牧發展
內垵遊憩區
|
內垵村
|
遊憩園區
二崁埤塘
|
二崁村
|
水井水池
二崁養羊場
|
二崁村
|
畜牧發展
小門遊憩區
|
小門村
|
遊憩園區
小門菜宅
|
小門村
|
農業設施
魚塭養殖
|
二崁村
|
水產養殖
合界后螺箱網養殖
|
合界村
|
水產養殖
小池角雙曲橋
|
解嚴後
|
池西村
|
遊憩設施
西嶼落霞
|
道光
|
西嶼鄉
|
澎湖八景
小門遊憩區
|
小門村
|
遊憩園區
小門菜宅
|
小門村
|
農業設施
鯨魚洞
|
小門村
|
動物地名
小門橋
|
小門村
|
橋樑
跨海大橋
|
戒嚴期
|
通梁村
|
橋樑
魚塭養殖
|
二崁村
|
水產養殖
合界后螺箱網養殖
|
合界村
|
水產養殖
竹灣養殖漁業
|
竹灣村
|
水產養殖
平台知識總數
7,679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