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灣內沙嘴、白砱仔
-
在宮廟紅羅北極殿右前方(靠近東港山的海上),有一條從青螺村迤邐而來,呈南北走向,由白色珊瑚碎片堆積而成的海灘(厚約5公尺),當地人叫「砱」(又叫「灣內沙嘴」)。其上不但長草,且有水鳥棲息,也曾設有7、8家魚灶。因為砱旁有一條窄窄的航道,可供漁船出入,當地人把這條砱視為一白龍,把東、西港山看成龍目。日治時代人挖砱上的沙建魚塭,光復後軍方又採之填補損壞的魚塭及堤岸,後因養殖公司興建養蝦池,將這條砱完全壓在堤岸之下,至今只剩些許痕跡。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在宮廟北極殿右前方(靠近東港山的海上),有一條從青螺村迤邏而來,呈南北走向,由白色珊瑚碎片堆積而成的海灘(厚約5公尺),當地人叫「砱」(又叫「灣內沙嘴」)。其上不但長草,且有水鳥棲息,也曾設有7、8家魚灶。因為砱旁有一條窄窄的航道,可供漁船出入,當地人把這條呤視為一白龍,把東、西港山看成龍目。日治時代人挖呤上的砂建魚塩,光復後軍方又採之填補損壞的魚塭及堤岸,民國六十年大永養殖公司興建養蝦池,將這條砱玲完全壓在堤岸之下。如今之呤只剩下些許痕跡而已。(許書怡,1994:101、107)
-
文字引用|湖西鄉
知識建檔|2017-07-26。知識更新|2025-02-20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