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水仙宮記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4水仙宮記錄|拍攝日期:2024-02-22(星期四)

水仙宮

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隱藏資訊

同義詞彙|嵵裡水仙宮
-
嵵裡水仙宮坐北朝南,面臨嵵裡前港,是嵵裡里居民的信仰中心。據傳籌建於乾隆8年(1743)秋天,乾隆11年(1746)落成,主祀水仙大帝;後來曾經重修多次,但是已無從查考。大正8年(1919)由居民陳進達、吳清江兩人提議,邀請社里民眾及各漁船網主討論,決議由各網組捐獻3/10的漁業收益進行重建,大正12年(1923)落成之後曾成立名為「勤心社化善堂」的鸞堂,著有《醒生金篇》善書1部。
-
水仙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到美軍轟炸,廟頂嚴重漏雨,牆壁破壞。民國47年(1958)吳便、陳根三等人發起,全里各漁業及各行業捐出所得的千分之三集資重建,民國50年(1961)落成。重建後的水仙宮屋頂除了內部結構採用檜木之外,大樑已改用鐵筋混凝土,但是後來仍然發生龜裂漏水,木材也被浸蝕腐爛。民國75年(1986)7月又遭到韋恩颱風嚴重的破壞,陳純來、陳清山、吳德明、陳水勝等人再發起重建,於民國78年(1989)5月動工改建成三層樓格局,到民國82年(1993)落成。目前一樓主祀真武大帝、天上聖母、臨水夫人、福德正神、溫府王爺、蘇府王爺;二樓奉祀紫微大帝、文衡聖帝、太子爺;三樓則奉祀玉皇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
嵵裡水仙宮總共在聚落周圍設有6個營頭,其中的東營本來位在201號縣道南側的社區牌坊西側,民國60年(1977)以後遷到道路北側,民國75年又因為附近成立怡安養殖場而遷到現址。
-
西營本來位於嵵裡前港駐在所西側,後來遷到姑婆宮的旁邊,民國74年(1985)姑婆宮擴建時再又遷到海水浴場大門對面現址。南營本來設在舊的嵵裡國小校園,民國55年(1966)設立漁工新村之後才遷到漁工新村的南側,並且改為小廟建築。北營則位在嵵裡里107-5號旁(現已改為石敢當),後來因為附近興建住宅而往西移到嵵裡里106-1號西側,民國93年(2004)又因為原地主計畫要興建房子而移到嵵裡里107-2號北側。中營原本坐落在將軍宮旁,民國75年(1986)因為擔心被海水沖走而遷到附近的小山丘上,民國92年(2003)又往前移到現址。另外還有一個大本營位在嵵裡里104-2號北側,裡面也和中營一樣,以三太子做為統帥。
-
早期嵵裡的營頭形狀都是半圓形水泥矮牆(交背椅)的簡單形式,民國55年(1966)三間角頭廟重新翻修時才改成約1公尺高的小廟。民國92年(2003)東營受到海水侵蝕,中營也已經老舊而翻修又擴建成2公尺高的水泥磚造小廟,翌年另外的4個營頭也一起改建成現貌。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
1.裡水仙宮碑記
-
本水仙宮開基創建於清代乾隆癸亥年孟冬,奉祀水仙大帝暨列位尊神以供我黎庶崇仰,籍〔藉〕以精神有可是賴。朔自建宮以來,於茲經二百十有九之載,其間重修僅有兩次,首於民國八年歲次己未,時廟齡已是一百七十七歲之古老廟宇,其陳舊興〔?〕破程度可想而知之,正是殘存與修建之邊緣,時有本里人士陳進遠、吳清江二位賢達,手發起,邀請全里民眾暨各漁業網主,聚集於一堂開會討論之結果,公意贊同將本里所有漁業生產收益額以十分之三抽獻為重建經費,一事盡奏效。時也民心向前,爭先恐後,熱心捐獻,不久即告籌足資源,旋於民國十二年歲次癸亥陽月重建完成。於是廟宇鼎新,香火益盛,〔倏〕忽再經三十餘年,其間因抗戰時期盟機轟炸本澎所引起爆風之損害,而且歲月蹉跎,日漸舊廢,宮頂發漏已難堪,又兼為配合時代潮流,美化環境,弘揚文化之必要,全里民眾鑑於此景,坐臥不安,非重新改建不可之決心,方於民國四十七年間全里民眾自發自動,聚集開會,結果乃是眾心所向,一議即合,重建之計由此而決。此乃二次重建之動機,同時各甲選出籌建委員計有十二名列如下:
-
吳便、陳根三、陳文定、許朝和、吳伯仲、陳佳力、陳雨水、陳明建、陳進、陳擇富、陳保利、陳純來等成立委員會,公推吳便擔任會長,同時報請地方政府呈報省政府社會處核准備案,續為敦聘名譽委員林進丁陳春華、陳有圭、陳有續、林頂成,名譽顧問陳掌等為協助事宜,隨而發起籌備,募捐經費,進而開工施設,此次因有開始之彩,已是事半功成,然在進行之間亦難免有些困難之處,所賴本里漁業界以及旅台人士同心協力,獻金獻物,暨各委員之不惜辛勞,排除一切困擾,終於民國五十年歲次辛丑陽月重新擴大,改建完成。此盡歸功於上述者。茲重建厥成,廟宇巍峨,氣象莊嚴,香火旺盛,諸尊威靈顯赫,聖德永沾境民,萬古長存,謹為之記。
-
中華民國五十年歲次辛丑孟冬之月吉旦
-
嵵裡水仙宮重建落成碑記
-
且夫聖神靈應,澤被群生,伊古迄今,群民為感念神恩廣大,特建廟宇以奉祀,此所以崇德報功而答神庥也。竊維吾先民自福建金門遷移本嵵裡社,至今已歷三百餘年之久,初來之時,人不滿百,以漁業為〔維〕生,後漸開墾山地,耕農為副,當時只搭臨時寮為居,常返金門祖家,漸漸帶來族親同住,人才繁盛,分為頂寮及下寮,如此延續將近百載,人口已有三百之眾。因世代流傳宗教信仰,就在前清乾隆八年癸亥之秋,眾議籌建一廟,奉祀神明,俾能保境安民,永綏福祉,乾隆十一年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陽月竣工,號曰「水仙宮」主神奉祀水仙大帝,從此奠定本宮基礎,蓋當時有本縣鼎灣村弟子及澎湖總兵邵連科等賀匾兩面所記載時間為依據。人士吳便、陳根三等發起提議重建,經全里民眾議決,以漁業及各行業之所得十分之三,仍用抽分方式取得資源,合力同心,完成第三次重建之舉,至民國五十年歲次辛丑(西元一九六一年)孟冬之月落成,斯時里民已增至千餘人矣。
-
光陰茌苒,轉眼自第三次重建至今又歷三十星霜矣,想當時建設宮頂及內部所有結構,係採用檜木料,而大樑另採用鐵筋混凝土而成,日久龜裂灌漏,影響木材被浸腐爛,又逢民國七五年七月十七日之韋恩颱風損害嚴重,里人目擊心傷,乃由陳純來、陳清山、吳德明、陳水勝等四人發起第四次重建之舉,經群眾反應,召開本宮信徒大會開會決議,於民國七十七年開始籌備,民國七十八年歲次己巳四月初四日辰時出火,四月初六日卯時拆卸,四月卄一日丑時起基,歷經五年功夫,至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酉(西元一九九三年)陽月初九日舉行入火兼落成慶典,而本里此時之人口與旅台合計已有二千餘人矣。
-
本次重建工程與以往不同,改進事項特述於後,以供後人參考:(一)建廟一切業務改進,均符合時代潮流,消除特權,以民主化為前提,凡事必經層次開會,公決而行,悉以公開、公正、公平為原則。(二)各層次組織章程,求得嚴制避免非議。(三)財務收支,一切採會計制度。(四)改進籌資方式,完全以自由捐獻為主,而各項工程作品,亦以自由寄附為原則。(五)擴大宮殿範圍,成為較大型建築物,配合本縣觀光事業。(六)各幹部及組員,均採取選舉制度為之。
-
噫嘻,本宮之重建,聿觀厥成,從此巍峨廟貌,煥然一新,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美輪美奐,較前之廟貌,更覺堂皇壯觀,皆仰藉本宮列位聖神之顯化,亦賴各層次組織人員群策群力,又里民不分旅外或在地,各本著團結精神,虔誠合作,有以成之也,且喜神居永奠,遐邇蒙庥,人口興旺,漁農豐收,定當社運昌隆,蒸蒸日上焉,所有樂捐諸人氏,另題名勒碑,以垂不朽,是為記。
-
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酉季冬之月吉旦
-
本宮自創建歷一百七十七年之間,經過重修幾次,已無可考,至民國八年歲次已未年,此時廟宇已破壞不堪,經本里人士陳進達、吳清江等兩人起議,民眾讚成重建之議,乃取得漁業抽分方式籌足款項動工,作第二次重建,至民國十二年歲次癸亥(西元一九二三年)陽月落成,此時民眾已達八百餘之數矣。
-
再歷卅八年後,於民國四十七年歲次戊戌,其間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盟機轟炸,本地受爆風所損,廟頂嚴重漏雨,牆壁破壞,乃由本人士吳便、陳根三等發起提議重建,經全里民眾議決,以漁業及各行業之所得十分之三,仍用抽分方式取得資源,合力同心,完成第三次重建之舉,至民國五十年歲次辛丑(西元一九六一年)孟冬之月落成,斯時里民已增至千餘人矣。
-
光陰茌苒,轉眼自第三次重建至今又歷三十星霜矣,想當時建設宮頂及內部所有結構,係採用檜木料,而大樑另採用鐵筋混凝土而成,日久龜裂灌漏,影響木材被浸腐爛,又逢民國七五年七月十七日之韋恩颱風損害嚴重,里人目擊心傷,乃由陳純來、陳清山、吳德明、陳水勝等四人發起第四次重建之舉,經群眾反應,召開本宮信徒大會開會決議,於民國七十七年開始籌備,民國七十八年歲次己巳四月初四日辰時出火,四月初六日卯時拆卸,四月卄一日丑時起基,歷經五年功夫,至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酉(西元一九九三年)陽月初九日舉行入火兼落成慶典,而本里此時之人口與旅台合計已有二千餘人矣。
-
本次重建工程與以往不同,改進事項特述於後,以供後人參考:(一)建廟一切業務改進,均符合時代潮流,消除特權,以民主化為前提,凡事必經層次開會,公決而行,悉以公開、公正、公平為原則。(二)各層次組織章程,求得嚴制避免非議。(三)財務收支,一切採會計制度。(四)改進籌資方式,完全以自由捐獻為主,而各項工程作品,亦以自由寄附為原則。(五)擴大宮殿範圍,成為較大型建築物,配合本縣觀光事業。(六)各幹部及組員,均採取選舉制度為之。
-
噫嘻,本宮之重建,聿觀厥成,從此巍峨廟貌,煥然一新,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美輪美奐,較前之廟貌,更覺堂皇壯觀,皆仰藉本宮列位聖神之顯化,亦賴各層次組織人員群策群力,又里民不分旅外或在地,各本著團結精神,虔誠合作,有以成之也,且喜神居永奠,遐邇蒙庥,人口興旺,漁農豐收,定當社運昌隆,蒸蒸日上焉,所有樂捐諸人氏,另題名勒碑,以垂不朽,是為記。
-
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酉季冬之月吉旦
知識建檔|2017-03-14。知識更新|2024-03-1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