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1842綏字捌號海難事件
-
清代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一日(西元
1842年12月2日)夜間,福建澎湖水師左營所屬的「綏字八號」(綏字捌號)戰船,從台南的國賽港啟航開往澎湖,在黑水洋面(
東吉嶼東方的澎湖水道,又稱為
黑水溝的「小洋」)突然遭逢強風大浪,當時船隻已經無法折返,只好勉強繼續開往澎湖。十一月二日(12月3日)夜晚,綏字八號途經
虎井海域時,風浪更加猛烈,主桅不敵風勢而斷裂、固定船舵的肚勒也被吹斷,造成船隻失控一路往南漂流,凌晨時在
將軍澳海域觸礁沉沒。人員傷亡方面,本船啟航時由左營外委黃怡雄帶領舵工、水兵29人,共30人。其中27人在沉船後獲救,但仍有3人不幸失蹤,分別為舵工沈清江、水兵余若淵、水兵吳國忠。
-
這艘失事的綏字八號為
同安船,乃是
道光十九年(西元
1839年)新造,用以替補
道光十四年三月十九日(西元
1834年4月27日)運餉時遇風沉沒的綏字八號,船齡還很新。本船失事前,也才剛在台灣府的船廠完成大修,十月十九日(11月21日)從安平出發,在國賽港候風等了十天,十一月一日(12月2日)出海卻旋即被風浪打壞,最後觸礁沉船。「剛完成大修就沉沒」立即引來相關官員的疑慮。事後,台灣府知府仝卜年調查認為:「該船沖礁擊碎,係屬深水外洋,委實人力難施,並非管駕不慎,應請邀免賠補」,這才讓生還的黃怡雄等人免除了責任追究。
-
文獻紀錄
-
「福建臺灣鎮總兵官臣昌伊蘇、福建臺灣道臣熊一本跪奏,為臺灣營哨船在洋遭風擊碎,漂失舵工、兵丁,恭摺具奏,仰祈聖鑒事。
-
據署澎湖通判即用知縣王廷幹詳稱:「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據澳甲稟報:『初三日,據澎標左營外委黃怡雄投稱:奉派帶同舵水、兵丁沈清江等二十九名,操駕廠竣綏字八號船回營配緝。十月十九日,由安平出口,寄泊國賽港候風。十一月初一夜丑刻,開駕放洋,駛至黑水洋面,突遇風浪大作,收回不及,竭力保護。初二晚,駛至
虎井外洋,風浪益加猛烈,勒肚刮斷,命舡出金,大桅拗折,船無把握,人力難施,隨風漂流。至三更時候,沖撞
將軍澳外洋,沉礁擊碎,寸板無存。外委鈐記緊紮在手,通船人等落海漂流,所配器械、葯鉛俱各沉失。查點遇救、倚岸得生人數,除水兵盧登明在臺跟船不及外,尚有舵工沈清江、水兵余若淵、吳國忠三名查無下落。因隔海阻風,稟報是以稍遲。等情。』並准營送得生弁兵,由廳會營勘訊,該船失水處所委係深水外洋,礁石林立,並非管駕不慎,捏報情事,繪圖具請通詳。」
-
河南河北鎮總兵昌伊蘇(等)〈臺灣哨船廠竣綏字八號在洋遭風擊碎漂失等〉,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二十日(
1843年11月11日)
-
資訊引用|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v.168)》(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頁159-163。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ntul-3052777-0015900163.txt〉
-
作者|吳令丞
知識建檔|2022-07-16。知識更新|2022-07-19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