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龍山寺紀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3龍山寺紀錄|拍攝日期:2023-04-09(星期日)

龍山寺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風山寺
-
風山寺是民國48年(1959)風櫃里民高堂、顏禮、顏繼英、高文豹、顏頂當、顏順發等人合力所建的佛寺,地址在「埔仔尾」附近的風櫃里119號。民國54年(1965)完工後先由高堂擔任管理人,民國64年(1975)正式由悟志(高堂的女兒)擔任住持後,曾因為蟻害嚴重而重修,並增建大殿。民國87年(1998)由釋見瑋(俗名李素珍)接任住持,民國93年(2004)該寺的地藏殿涉及佔用到私人土地而拆除(骨骸則移到菜園里納骨塔),翌年全寺拆除重建,預定97年(2008)6月完工。風山寺第一代住持悟志是風櫃尾人,俗名高金寶,出生於大正10年(1921)。她自幼隨祖母吃齋,後來竟然一碰葷腥就會腹瀉;長大後常常跟鄰居誦經禮佛,之後長居於馬公觀音亭持齋,和觀音亭的同修到臺中佛教蓮社聽經,從此堅心求佛,民國41年(1952)曾到關仔嶺大仙寺受戒(在家修行,法號「本願」)。
-
民國44年(1955)高堂因為思女心切,決定籌錢替她在風櫃興建寺院,叫高金寶回澎湖暫時在風櫃里73-1號東側的護龍誦經禮佛,同時由30多位信徒每人每個月出5塊錢去東文里跟會做為基金。民國47年(1958)4月收會尾錢時,共得4,500元,由風櫃籍的航業商顏傑代為存寄在合作社備用(高金寶也在同年決定出家)。翌年由高堂等人擇址在風櫃「埔仔尾」的一處「七星穴」興建風山寺;民國50年(1961)高金寶在基隆海會寺正式受戒,法號「悟志」;後來又分別到臺中靈山寺及臺北十普寺接受正規的佛學教育,民國64年(1975)正式主持風山寺。民國98年修建完工後,改名為「龍山寺」。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