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吉貝村曬風茹草記錄

2024吉貝村曬風茹草記錄|拍攝日期:2024-08-27(星期二)

風中搖曳小黃花:風茹草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義詞彙|香茹草、午時草、山參仔
-
風茹(草),又稱香茹(草),菊科植物。澎湖廳志云:「……香薷、金狗脊、胡仔草、蒼蠅翼、鯌仔草(上三者搥碎撒港潭間,可藥魚):以上草之屬。」其中的香薷,即為風茹。風茹生長環境臨近海岸或坡地的碎岩盤地,多匍匐於地面,為耐風、耐旱、耐鹽的植物。風茹通常在春雨過後,種子萌芽生長,夏季時開黃色花,為野外識別特徵之一,種子尾端成鉤狀,藉以附著在動物身上傳播。澎湖居民也常在夏季時採集風茹,曬乾後烹煮,作為清查退火之茶飲。尤其,臨近端午節時採集香茹草晒乾,搭配午時水烹煮飲用,民間以為更有降火祛毒之用,因此風茹也稱為午時草。
-
風茹的香氣主要來自於根部,野生風茹的根部比較粗,煮成風茹茶味道濃厚,人工種植的風茹則因按時灌溉,植株雖較野生高大,香味相對輕淡。然而,風茹的野外棲地因外來種的入侵,海岸海堤化等等因素而日漸縮小。如今,野外的族群日益難得一窺。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風茹草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夏秋間採收洗淨後可曬乾或鮮用。風茹草在本地俗稱香茹,又因根部狀如人蔘,又稱「山蔘仔」。風茹草的營養成份高,具有低熱量、高纖維素、高礦物質及高維生素含量,民間亦稱其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能,是一種具有實用性與經濟性的農作物。風茹草具有耐旱、耐風、耐鹽、耐貧瘠等在惡劣環境生長的能力,澎湖冬天惱人的東北季風,對風茹草的生長沒有太大妨害,所以極其適合在澎湖生長,因此早年澎湖縣內的荒旱之地,都可以看見大量的風茹草族群。風茹草外觀和一般雜草沒什麼兩樣,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它有外表類似人參的根部,根部為風茹草的精華所在,本地人將其風乾後熬煮成湯汁,作為日常飲料。風茹茶氣味清香入口甘醇,所以又稱為「澎湖青草茶」。
-
目前澎湖當地野生風茹草已不多見,湖西鄉公所與澎湖縣農會近來大力推廣人工栽植,鄉內白坑村湖西村林投村潭邊村,種植許多風茹草,目前全鄉種植面積約30公頃,每分地約可生產2,000公斤的風茹茶,晒乾後約有500公斤,整個湖西鄉約有150,000公斤的產量,「風茹」已成為湖西的代名詞。因為鄉公所與農會推廣有成,使得風茹茶價格從每斤數10元到200元左右,價格的提升使得農民生計獲得改善,種風茹茶的農民也逐漸增多。
-
湖西鄉白坑村民國87年(1998)接受農會輔導成立全台第一個風茹產銷班,定期或不定期接受相關農政單位的輔導,改良栽培技術增進產量。本鄉的風茹草一年二穫,根據產銷班班長謝自謀的經驗,栽種風茹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每一期作物都得定期清除雜草,照顧風茹就像養小孩般,給予良好的環境,在細心呵護下,風茹很快就開花結子,待種子變成黑色後就可以採收。大量人工栽種、收購,製作各種風茹產品。為推廣行銷風茹草,沙港菓葉社區發展協會,還結合社區媽媽與活動中心的場地,將風茹草與料理結合,開發了風茹茶包、果凍、風茹魚和風茹雞湯等風味餐,將風茹草的功能與作用大大的提升。
-
文字引用|湖西鄉
知識建檔|2024-06-29。知識更新|2025-10-19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