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本願寺派光玄寺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日本佔領澎湖之後,從軍布教使中的慰問佈教派,曾在明治37年(1904)於媽祖宮後方設立「本願寺派布教所」。布教所位在中央街區西北方的保安街烽火巷6號,是一棟木造雨淋板的建築。大正3年(1914)正名為本願寺派光玄寺(鄭紹裘2002:47)。根據日治時期的土地登記簿,當時光玄寺的土地權屬,直接登記在日本本院寺派宗主大谷光瑞名下。從大正後期到昭和時期,其住持依序有前原真覺、河內法雄、中西心亮、安藤靈巖等。光玄寺的主要活動是替來自日本的信徒主持宗教、喪禮等儀式,前兩年(2002),曾經在光玄寺舊址出土一方,大正5年(1916)由澎湖廳參事陳梅峰所撰,用以紀念郵便局殉職員工的「澎湖郵便局在職死者冥福碑之記」石碑(林文鎮、鄭昭民2004:32)。光玄寺院對媽宮市民的宗教信仰影響不大,前往參拜的居民只限於日人及少數自願同化的澎湖人,在戰後不久就被拆毀(余光弘1988:110)。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一輯)
知識建檔|2025-05-1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