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硐村小地名社區道路

瓦硐村小地名社區道路|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瓦硐村小地名:社區道路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民國59年(1970)12月,社區建設破土,隔年(1971)正式動工,陸續修築社區活動中心、廚房、社區道路、圍牆與排水溝等,至民國60年(1971)8月完工。期間,瓦硐當地人士慷慨解囊,更在第一屆理事長、呂登坐等人努力奔走獲得旅南呂松根捐助新台幣140,000元,也透過許忠政先生獲得台灣基督教福利會資助食油220桶,政府也補助320,000元,世界糧食計畫署補助麵粉625包。爾後,社區建設持續進行又有呂文填捐款50,000元、呂得標捐款30,000元不等。諸熱心人士與單位事蹟,見於瓦硐社區活動中心清文館內碑記。瓦硐社區建設有成,社區道路便以熱心人士與瓦硐先賢命名:
-
(一)文填路,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瓦硐教會前水泥路往西,至澎8號道出口,全長約300公尺,有文填路路標石分立於東西兩處。文填路紀念瓦硐人士呂文填(旅居高雄)於民國69年(1980)捐款50,000元作為社區建設。民國71年(1982)瓦硐呂氏祭祖日,族親提議重修宗祠,會中互推呂文填為主委,呂松根(旅居台南)、呂肇猷(旅居高雄)為副主委,民國73年(1984)4月呂氏宗祠完工,舉行落成典禮。
-
(二)清祥路,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瓦硐教會後方水泥道路往西,至澎8號道出口,全長約330公尺,為紀念瓦硐人士呂清祥,武聖廟有其民國57年(1968)與洪朝近等人寄附頂桌。
-
(三)永芳路,約於瓦硐東站附近涼亭,經張氏家廟澎7號線出口,呈西南往東北向的水泥道,全長約360公尺,鄰近澎7號線出口路旁有鐫刻巷港二字巨石乙塊,永芳路為紀念瓦硐人士。吳義,又名吳光義,(1874-1940),字永芳,日治時代,於瓦硐開設永芳商行昭和年間永厚宮發起改建,由吳義、呂里、吳浮、吳鎮、張菅擔任代表人,昭和7年(1932)5月20日指令澎警保第922號獲得募集資金許可。永厚宮此次改建由吳義擔任總董並更廟名為南天廟,寄附金330円,神龕與正殿有吳義敬献之楹聯與匾額。
-
(四)金松路,約由澎8號瓦硐村東南處入口處往北走300公尺後左轉小路,再接瓦硐社區活動中心後方水泥路至澎7號線出口,全長約500公尺。金松路,為紀念瓦硐人士方金松,民國60年(1971)瓦硐社區建設時捐款10,000元,爾後又捐獻2,000元。民國77年(1988)武聖廟重建擔任正董,捐款530,000元,
-
#參考文獻
-
何培夫主編,《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印,1983年,頁150-153。
-
澎湖廳,《澎湖廳報》第256號,〈彙報〉,1932年5月30日。
-
王嵩山主持,〈107-108年澎湖縣百年歷史廟宇及教堂(四)文物普查登錄計畫「白沙鄉七美鄉」成果報告書〉,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委託,逢甲大學亞太博物館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執行,2019年
-
陳英豪(2020年3月16日),發表於臉書《澎湖春花株式會社》,https://fb.com/groups/400417913407522?multi_permalinks2749263651856258&hoisted_section_header_typerecently_seen
-
許益誠,(2019年12月16日),發表於臉書《澎湖春花株式會社》,〈尋訪祖父母的故鄉—巷港〉11.呂氏宗祠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00417913407522?multi_permalinks2560706574045301&hoisted_section_header_typerecently_seen
-
建國日報》,〈旅外鄉親熱愛鄉梓紛紛捐款讓地〉,1970年6月30日,第2版。
-
建國日報》,〈瓦硐發展社區籌建名勝古蹟〉,1971年4月5日,第2版。
-
建國日報》,〈瓦硐社區建設工程進度神速〉,1971年4月10日,第2版。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4-10-09。知識更新|2024-10-20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