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款|鎮守福建台灣等處地方總兵官左都督加一級王萬祥敬獻。下款|
康熙歲次丁丑臘月榖旦立。說明|本匾應為澎湖第一古匾,但曾經整修加框。
-
資訊引用|《
望安鄉志》
-
仙史宮面臨
網垵口,坐北朝南,屬
東安村的宮廟,主祀伍(子胥)恩主公。該廟前殿懸掛一面「奠安海國」匾額,其上款為「鎮守福建台灣等處地方總兵官左都督加一級王萬祥敬」,「献」字署於「奠安海國」正上方,下款為「
康熙歲次丁丑臘月穀旦立」,亦即
康熙36年(1697)農曆12月,迄今已逾300年歷史,應為澎湖現存最古老的木質匾額,堪稱珍貴文物。
-
文字來源|曾文明老師
-
本宮古匾來歷
-
一、本宮內後廳正中懸掛壹面木質古老匾「奠安海國」,雖已將近三百年攸久歷史,惟乃保存相當光整。這面匾額係清代鎮守福建台灣等處地方總兵官左都督加一級王萬祥先生敬献。
-
二、
《澎聲》第八十五期刊登澎湖第一古匾,推定現存最古老匾始無疑。王總兵,
康熙卅六年,閏三月十七日接㫖,調任台灣總兵,「據說」由福建渡海前來赴任,船駛至夜間經遇澎湖海域
大嶼島(現改為
七美鄉)後,忽遭強風大浪,正值徬徨之際,距离船頭不遠之處,發現浮出一盞紅火光,徐徐走進東北方向,當時人地生疏,生死聽天命,只有隨火光而行,不久時分就到達網垵港中,而此火片停後,即走進陸地建庙之處消失而去。因此該船是夜拋錨於港中,待翌日天明,眺望前面發現有山,且一座建築物,特地換乘小船,由網垵港口(現改為
望安)登陸上岸,始覺得此乃是廟宇,同時深感,昨夜紅火光,係當地守護神庇佑引道致倖免於難,隨即入廟焚香祷拜,返回府城駐地後,仰感於恩,再擇吉日献上此匾以表謝意。
-
望安仙史宮敬撰
-
2020/4/20黎芮伶滕打、陳英豪校正
-
奠安海國(
康熙36年,1697。照片3):上款「鎮守福建臺灣等處地方總兵官左都督加一級王萬祥敬獻下款「
康熙歲次丁丑臘月穀旦立」,「獻」字置於正上方。
康熙36年丁丑
(1697),臘月爲12月,匾額位置在中殿上方。本匾上下款型式與
白沙鄉赤崁村龍德宮「緩及萬方」(
乾隆1年,1736)類似,均是「敬獻」的「獻」字置於正上方,立匾人改書於上款,遵循由右至左書寫的習慣。王萬祥,字瑞宇,號鐵山,陝西鞏昌會寧人,由行伍,
康熙22年(1683)4月,加左都督,授福建興化總兵官,
康熙36年(1697)閏3月17日,調臺灣總兵官,
康熙37年(1698)6月8日陞福建陸路提督,
康熙40年(1701),以疾卒於位,年59。恩旨加贈太子少保,諡曰「敏壯」本匾已失古樸風格,其邊框型式與本廟「代天府」匾額類似,共有8條龍,推斷
昭和2年(1927)本廟重修時,本匾也作過翻修。
-
文字引用|
硓𥑮石季刊第66期
知識建檔|2017-11-22。知識更新|2024-10-20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