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人工溼地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火燒坪海堤內側,垃圾場南端的光榮段三一七地號等13筆,面積約為1.4公頃的土地,原本是一片空地,後來有人在那裡搭設了幾座違章建築及倉庫。縣政府鑑於光明、光榮兩里的生活污水,一向都是直接經管線排放到海邊低地,任其四處漫流,嚴重的影響當地的環境衛生及海域生態。因此在民國93年(2004)10月,委託大木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完成一個「火燒坪污水排放口生物濾床人工溼地工程計畫」,然後發包整建,於民國95年(2006)完工。預計可以處理火燒坪一帶,1,000噸的生活污水,削減80%污染率,並闢建環保綠地,做為全縣的示範區。
-
火燒坪的「人工溼地」是以人為的操作與控制,模擬天然溼地的環境生態,將污水初步處理後,再排入人工溼地處理槽中。溼地底部的介質是不透水設施,可以避免原水外滲。槽中高密度的種植培地茅、粉綠狐尾藻、布袋蓮、香蒲等挺水性水生植物,根生於水底或石頭床孔隙中;不但可以由微生物進行分解,達到淨化作用,也提供了動、植物另一個多樣性的棲息環境。該系統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
-
(l)FWS-自由表面流動系統:模擬天然溼她的環境狀態,讓原水流動於溼池介質表面上,高密度種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中(水深約為200-250公分),當原水流經植物下莖與极部時,經由微生物進行淨化作用改善水質。
-
(2)SSF-表層下流動系統:是一個漥地槽體,填充約200-250公分厚的可透水性砂土及礫石做為底部介質,以支持挺水性植物的生長,當原水在表層下的礫石孔隙間流動(生物濾床)時,可以藉由微生物進行分解。
-
(3)景安魚池:也是一個漥拖槽體,水深約150-200公分,是本系統最後的放流口,既可以提供不同的景覬視覺,也可以藉由景覬池中魚頦的生長情況(活體監測),做為本系統處理效率的初步評估(劉丁乾2005:117)。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4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