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海蝕與海積地形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海水對於陸地的破壞稱做海蝕,海蝕的力量主要來自於波浪、潮汐和海流,可同時或個別的對海岸陸地進行侵蝕。澎湖地區常見的海蝕地形有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溝、海蝕洞、海蝕拱門、海蝕柱、壺穴。
-
一|海蝕崖(海崖):海岸受到侵蝕而形成陡峭的岩崖,稱為海蝕崖。海崖地形是澎湖海岸的基本地形景觀之一,形成海崖大多是縝密的玄武岩
-
二|海蝕平台(波切台地):海崖受到海浪的沖刷,慢慢的崩退形成跟海水面同高的平坦台地,而沖刷下來的岩石會隨著潮流堆積在附近形成另一個平台,這樣的地形就稱為海蝕平台。海蝕平台在澎湖的海岸是隨處可以見到,形成海蝕平台的岩石大多是多孔狀的玄武岩
-
三|海蝕溝:海浪最容易隨著岩石的節理而入侵,節理受到侵蝕而擴大形成面的深入形成壕狀的海溝,則稱為海蝕溝。澎湖地區以風櫃洞的海蝕溝最著名。
-
四|海蝕洞::海崖底部高潮線的附近,一旦岩石質料較脆弱或是節理較為發達,容易受到海浪沖蝕成一凹陷的缺口,稱為海蝕凹壁,如果凹壁擴大形成一個洞穴則稱做海蝕洞。澎湖最大的海蝕洞首推鐵砧嶼的海蝕洞,炎熱的夏天午後,漁民常會將船舶停靠於此,以躲避酷暑。
-
五|海蝕拱門:一旦陸地延伸入海,受到前後海浪的侵蝕,很容易在兩側形成海蝕洞,而一旦侵蝕作用貫穿岩塊則稱做海蝕拱門。澎湖地區最有名的海蝕拱門地形是小門嶼鯨魚洞,而最大的海蝕拱門則是在大貓嶼,另外在鎖港里山水里則各有一處海蝕拱門。
-
六|海蝕柱:一旦海蝕拱門頂端崩落,使得岩塊與陸地分離孤立於海中,則稱做海蝕柱,在鯨魚洞旁就有明顯的海蝕柱地形。另外一種則是海浪侵蝕海岬使岩塊脫離陸地形成海中石柱,也稱為海蝕柱。澎湖以錠鉤嶼全島的海蝕柱群最具特色。
-
七|壺穴:海浪將石粒攜帶至海蝕平台上,並對海蝕平台進行鑽蝕的作用,起初在平台上磨蝕成一個淺穴,慢慢的淺穴會變深、變大就形成了壺穴。壺穴在澎湖多孔狀的海蝕平台上較容易發現,最大的壺穴在貓嶼的海蝕平台上,而數量最多的壺穴在七美龍埕的海蝕平台上。
-
八|海積地形:海浪除了侵蝕之外也有堆積作用的產生,海水的堆積作用一般分為海底堆積以及海濱堆積,跟河流一樣依據砂粒大小質量的不同從海濱堆積至海底。基本上澎湖漂亮的海灘都是由海積作用產生的海積地形,這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吉貝砂嘴都是有名的海積地形。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知識建檔|2017-11-13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