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產業
農業
農業發展
馬公市
五德里
五德里農業
───
五德農業發展
馬公市
五德里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五德里
居民生計多以農業為主,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生活。根據
大正6年
(1917)
的調查,當時的鷄母塢的人口只有92戶、485人。全聚落的畑地面積有65.74公頃,平均每一戶擁有0.75公頃的耕地(約27,000栽);耕牛有30頭,平均每3.1戶擁有一頭牛;豬有155頭,平均每戶養1.7頭(古閑義康1917:22-24)。
-
昭和5年
(1932)
鷄母塢的居民有83戶、418人。全聚落共有耕牛34頭,平均2.4戶擁有1頭牛;豬有107頭,平均每一戶養1.3頭;農業總收入約7,386圓,平均每一戶只有88.99圓。
昭和16年
(1941)
部分耕地被徵收去
闢設機場
之後,大部分的男性居民一到冬天都會去臺灣打零工,是澎湖地區外出人口比率最高的聚落之一(澎湖廳1932:197-199)。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3輯|
2006年
)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旅日企業家:港仔尾許天乞
|
許家村
|
人物
世公:港仔尾第一位乩童許有世
|
許家村
|
人物
飛彈部隊
|
許家村
|
建築
海海人生海為田:澎湖海洋產業的糾葛
|
漁業
第一秋芳爛有光:澎湖的天人菊
|
植物
白沙海園
|
鎮海村
|
建築
紅羅劉姓
|
紅羅村
|
族譜
紅羅許姓
|
紅羅村
|
族譜
鎮海城址
|
講美村
|
建築
榮耀故里:許明祿與港仔尾26號民宅
|
許家村
|
人物
浮塭燈塔
|
風櫃里
|
建築
仙人掌
|
植物
第一秋芳爛有光:澎湖的天人菊
|
植物
李王宮
|
水垵村
|
寺廟
鎮南廟
|
水垵村
|
寺廟
蔡廷蘭
|
興仁里
|
人物
白沙海園
|
鎮海村
|
建築
威靈宮
|
五德里
|
寺廟
中宮廟
|
東安村
|
寺廟
環海徵靈匾
|
東安村
|
文物
知識平台|資訊總數
7,127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