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靈德溫王殿重建碑記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緣本邑先人於明末來自金門,初蓋草寮捕魚維生。初居董姓,而後陳、顏、高、蔡等諸姓陸續遷至,集居為邑,訖〔迄〕今歷三百餘年。邑之東南有一名穴奇景,穴為一條海溝,深入嵌下岩石有一小孔朝天,每遇海風起處,波濤洶湧,嵌下直沖石穴,水煙則由小孔冒出地上,蔚成奇觀,遠聞其聲有似風櫃,故取名曰風櫃尾,嗣經行政上之變遷今名之曰風櫃里
-
回溯開基之初,先人均由原籍分奉神聖香火各祀寮中,後集眾議建廟宇於北崎山麓,合祀各寮神聖為里之信仰中心。旋於清雍正年間移廟址於邑南,改建新廟,名曰流水亨通溫王殿,於今二百餘載。流水亨通,漁業鼎盛,里民安居樂業,生聚教訓,誠溫王之德蔭也。第因原址白蟻為害,雖經於光緒三十二年歲次丙午、中華民國十四年歲次乙丑等年間重修兩次,然蟻害仍然,廟貌日頹,里民莫不以此為慨念也。幸斯時有顏傑、顏顯瑤、高自茂、高得和、陳添丁、陳耀昆、高澤龍策畫,及旅外人士齊心協助籌募基金之下,重新遷建廟宇之議乃決,擇斯地重建新宇,改名為靈德溫王殿。建自民國五十四年乙巳花月至同年季冬之月告厥,費時整年,所需建費壹百肆拾餘萬元正。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十五輯
知識建檔|2025-02-13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