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嵵裡社區托兒所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嵵裡社區的婦女在夏天大多從事漁產加工,無暇照顧幼童,很容易產生兒童安全和教育問題。民國72年(1983)6月1日社區理事會理事長陳純來提議,利用潁川祠堂成立社區托兒所。初期只有1班混齡班,約20多位幼童,由里民謝麗莉、謝麗霞姊妹負責,縣政府也補助經費300,000元,來添設托兒所的內部設施及遊樂器材。同年9月由縣府統一考試認定保育人員的資格之後,改派陳能吟擔任保育員。
-
翌年5月托兒所遷到新落成的社區活動中心上課,6月收托學童人數增加到50多人,又加派了1位助理吳麗香,編成2班混齡班(大、小班)。之後山水井垵風櫃等社區孩童也紛紛慕名而來,在民國75年民國78年之間收托人數都超過100人;民國80年(1991)以後收托人數才由於人口外移及少子化的影響,而逐年減少。
-
嵵裡社區托兒所從成立開始就採取全日托,每年都會有一次表演活動及親子座談,也時常應邀出席社區活動。24民國85年(1996)市公所將社區托兒所統一納編,但是因為市立托兒所所本部的空間不足,嵵裡社區托兒所的幼童仍然留在原地上課(約有70多人)。民國87年(1998)活動中心變成危樓之後,改由社區提供將軍宮東北側的空間給托兒所使用(樓上小班,樓下大班),到民國90年(2001)10月才將60多位孩童移撥到剛落成的澎南班上課。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4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