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周王廟前的石頭母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安宅周王廟東南方的海灣大多是砂泥的底質,在還沒有興建社區活動中心(今安宅社區暨農漁民活動中心)之前,每當退潮時海底就會出現一些會冒出水泡的小坑洞(魚蝦蚌蛤藏身的沙穴),因此被居民視為一處「蟳穴」。蟳穴西側則是一片離水的礁岩,其中有一塊特別碩大的玄武岩(在今里辦公處前面),自古就被居民當做「石頭母」;每年端午、中秋冬至過年等大節日,許多婦女都會讓年幼的孩子去拜石頭母,祈求建康平安(好「育飼」),周王廟在繞境鎮符的時候也會幫石頭綁上一條紅布(每年換新)。民國38年(1949)以後,安宅里內曾經駐紮過國軍的戰車部隊,當時的部隊為了戰車進出的方便,曾經一度想把那塊石頭母打掉;據說當戰士要在石頭上鑽洞,以便把它敲碎時,所用的鋼鑽居然只在石頭上留下個淺坑就發生故障,因而作罷,現在這塊石頭母仍然兀立在原地受人膜拜。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八輯(東衛里安宅里
知識建檔|2025-05-10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