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0年(1971),
安宅里也開始辦理社區發展,因為聚落中沒有適當的地點可供興建社區活動中心,因此將活動中心蓋在
周王廟前
福安橋東側的海溝上,以海中椿柱的方式施工,興建成一座少見的「水上」社區活動中心。初期活動中心面積不大,
民國73年(1984)曾加以擴建;到
民國94年(2005)因為活動中心年久失修,而且面積狹小,不敷使用,社區發展協會又爭取經費在原址重建,以供社區辦理集會、活動、交誼之用。新建的活動中心是一棟鋼筋混凝土的2層樓建築,建坪316平方公尺,包括有會議室、辦公室、盥洗室、茶水間、播音室及村里辦公處等;除了舊活動中心的用地之外,還撥用了
安宅段一四四二之A、一六二八之B、一二七八之B及一二八〇地號等5筆土地以擴大建築基地。總工程費538萬元,由縣政府、離島建設基金、市公所等單位專款補助;於
民國94年(2005)11月開工,工期200日曆天,目前已大部完成,改名為「
安宅社區暨農漁民活動中心」。
-
資訊引用|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8輯|
2006年)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