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明治卅八年(1905)十月時的人口,男有1,498人,女有1,626人,總人口數是3,127人,這是
七美第一次有明確的人口數據出現。之後
七美的人口稍有下降,但在
大正三年(1914)時已逐步回升至3,000人。到了
昭和十年(1935)全島人口已突破4,000人。在種族與籍貫上的統計上,根據
日治時期的多次戶口調查資料顯示,
七美除極少數的日本官員或專業人士因執行任務或輪調至此生活外,
七美在地居民種族皆為漢人,籍貫皆為福建省,並無客家籍的廣東籍貫者或本島原住民。1在整個
日治時期,
七美因為統治者所帶來的物質建設與現代化衛生行政的引進,人口呈現逐步成長的態勢。
-
七美鄉的人口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雖然沒有超過5,000人,但基本上因為已脫離戰爭時代,社會平穩的發展,人口也呈現逐步增加的態勢。人口增加的態勢,到
民國四十七年時
(1958),已將
七美鄉的人口成長突破5,000人。在
民國四十七年至
民國六十九年(1958~1980)之間,
七美鄉的人口都能維持在5,000人以上,最多的時期是在
民國六十年(1971)的5,784人。
-
民國六十年(1971)以後,臺灣工業開始起飛,極需廉價的勞動人力以求發展經濟之用,因此
七美鄉的人口開始呈現減少的趨勢,整體的人口增減趨勢與澎湖縣頗為相近。
七美鄉人口在
民國七十年(1981)下降突破5,000人,僅4,982人。到
民國七十八年(1989),更突破4,000人,下降至3,951人。此後的
民國九十年代
(2001)、直到民國一百零九年
(2020)都長年穩定維持在3,000多、近4,000人左右的人口規模。
-
曾有報載
七美鄉的
選舉幽靈人口很嚴重,但從歷年人口統計上,觀察不出有太大異樣。不過以本鄉人口規模來看,只要有上百人刻意移入,就足以影響全鄉與各村層級之
選舉結果,故近年來
七美選舉幽靈人口的議題,也受到縣府與地檢署相關單位重視防治,故
七美鄉尚不曾見有
選舉弊端遭法辦之紀錄。
-
七美鄉的人口密度最高的紀錄,是
民國六十年(1971),有5,784人,此時
七美鄉的人口密度為802.4人/平方公里。
民國八十年(1991)以來
七美鄉的人口逐漸減少至3,000人左右,
民國八十九年(2000)時甚至創下最低的不到3,000人之紀錄,人口密度也跟著降低至每平方公里400~500多人左右。近幾年來
七美人口又逐漸回升至3,800多人,故人口密度又升至近30年來之最高點約550人/平方公里,惟比起澎湖全縣近年來的人口密度約750人/平方公里,
七美鄉的人均生活空間還是相當寬鬆而不擁擠的。
-
戶量為平均每戶的人口數,可以觀察出每個家庭平均人口數的變化。一般來說,農業社會因務農人力需求每戶的人口通常較多,步入工商業社會後,每戶的平均人口會逐漸降低。根據統計資料整理得知,
民國七十五年(1986)以前,
七美鄉平均每戶的人口數都在5人以上,從
民國七十六年(1987)起,
七美鄉的戶量突破了「五口之家」的態勢,雖然比起澎湖縣的
民國七十二年(1983)晚了4年,但近年來下降的速度卻比澎湖縣更快。近年來
七美鄉的戶量更低至平均每戶少於3人的情況,一方面有少子化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單獨生活戶(一人戶、單身戶)不斷增多所致。早期
七美鄉的單獨生活戶數量相當的少,顯示
七美鄉民還是習慣農業社會大家庭的生活型式。至
民國八十三年(1994)單獨生活戶數開始飆升,至
民國九十五年(2006)已增至327戶之多,佔全鄉戶數1,060戶的30%,
民國九十五年後
(2006),
七美也正式進入戶均人數不滿3人的時代,
民國一百年後
(2011)七美的戶均人口數多在每戶2.7~2.9人上下,但總體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顯示單獨生活戶增加以及子女
生育數顯著下降的人口趨勢仍持續中,不過總體而言,
七美的戶均人口數還是穩定比澎湖全縣之均值高,顯示戶均人口減少的趨勢不若本島嚴重。
-
在人口統計上,15~64歲的人口因為較有生產力所以稱為生產人口,幼年人口指14歲以下之人口,老年人口指65歲以上之人口。扶幼比是指幼年人口與生產人口的比例,扶老比是指老年人口與生產人口的比例,扶養比則是生產人口與非生產人口的比例。如此的統計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生產人口所需要負擔的比重。
-
民國一百零九年
(2020)七美鄉的扶幼比是14.07%,扶老比是24.33%,扶養比是38.04%,也就是說平均約3個生產人口要養1個非生產人口,負擔不可謂不大。但比起同時期全澎湖縣的扶養比37.74%,
七美鄉民的扶養負擔一般來講還是比澎湖縣高,比較起過去20年前約50%的扶養比,雖然負擔看似有所減輕,但可以觀察出不論是
七美鄉或全澎湖縣,實際上是因為幼年人口大幅減少了約六、七成,人口成長的紅利在未來恐將消失,是將來須注意的人口發展趨勢。
-
另外在人口教育程度上的趨勢來看,可以看到近年來
七美人之教育程度逐漸提高,高中職、大專、大學以及研究所畢業者之人數逐年顯著上升,國小畢業、自修或不識字者則日趨減少,亦可看出我國高等教育擴張下之教育普及成果,且男女性取得學歷之比例相差無幾,亦顯示出我鄉在教育推廣上亦呈現性別平權之趨勢。從下表可以看出,民國一百零三年底
(2014),
七美之博士畢業者僅3人、碩士畢業者69人、大學(含五專、三專、二專)畢業者有518人、高中職畢業者有601人;但到民國一百零九年底
(2020),已有9位博士畢業者、碩士畢業者116人、大學(含五專、三專、二專)畢業者有665人、高中職畢業者則增加到679人,顯示本鄉鄉民學歷在近年來已有顯著之提昇。
-
近年來
七美鄉民的職業結構還是以農、林、漁、牧業等的一級產業居多,其中又以近海與沿岸漁業從業人口最多,約佔總就業人口的一半左右。其次就是營造業,約佔1/10左右。另外在公共行政業與服務業也有相當的人數。比較值得注意的,除了商業、製造業與服務業外,一般女性的就業人口都遠遜於男性,這也是造成女性人口容易外流到都市就業的主因。
-
近年來
七美鄉的漁戶人口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從
民國八十五年(1996)的2,470人,一直下降到
民國九十四年(2005)的1,793人,甚至
民國九十五年(2006)的799人。
-
文字引用|續修
七美鄉志
知識建檔|2025-01-24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