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源地
此地名源於日治時期。位於拱北山南麓,自日治時代起即……
- 外溝
濟陽堂前原為一處空地(現1號縣道穿過),空地前(西……
- 鬼魅仔
今海巡署第七岸巡總隊東北邊一帶坡地,據說在清朝時是……
- 死豬仔挖窟
位於「外溝」南側,「象穴」西側的一個大凹窟。早年居……
- 大城
即澎湖本島最高之山拱北山,因能拱護北方,故名。早年……
- 崁頂
位於「外溝」北方之高地,早期種植農作物,如花生、番……
- 山仔頭
位於祖厝口西側,象穴南側,昔日是一處高地,現剷平種……
- 菜園坡
從濟陽堂前1號縣道往前看,可見興仁水庫西端有一長條……
- 大正山
今澎25號道路西側,和順企業行(光揚砂石場)北邊約……
- 象穴
象穴指的是位於「祖厝口」西側的凹地。從前大雨時,「……
- 南埔、中埔、北埔、大路頭
1號縣道西側的大片地方,位於「前寮頂」、「前寮下」……
- 東寮
興仁里傳統民居大多分佈在今204 號縣道南北兩側及……
- 中寮
興仁里傳統民居大多分佈在今204號縣道南北兩側及2……
- 前寮頂前寮下
位於現今興仁水庫南方,濟公廟西方(對面)的大片地方……
- 西寮
興仁里傳統民居大多分佈在今204號縣道南北兩側及2……
- 雙掛船仔頭
大正山南側,現在的馬公市第七公墓(已興建一座納骨塔……
- 番仔井
興仁番仔井
伊能嘉矩於《臺灣踏查日記》記載白沙後……
- 祖厝地
位於「田」的西側,濟陽堂(祖厝)原建於此,日治時代……
- 祖厝口
位於「外溝」東端的南方凹地,因在濟陽堂(祖厝)正前……
- 破厝桶
位於「祖厝地」之北,從前聚落設於此處,今日人徵收為……
- 田
自濟陽堂前之1號縣道北側一片大低窪地,自濟陽堂前之……
- 田仔
今204號縣道北側、澎22號道路西側(空軍營區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