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澎湖支庫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民國60年(1971)水產試驗所在馬公成立工作站,兩年後升格為「臺灣省水產試驗所澎湖分所」。後來又先後在白沙鄉岐頭村西嶼鄉大菓葉設立研究大樓,分別負責魚貝繁殖、養殖試驗和海洋牧場示範區。民國86年(1997)再成立「澎湖水族館」以發揮科學研究融合觀光遊憩的多樣化功能。
-
民國91年(2002)澎湖水產試驗分所和澎湖水族館合併為「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並且在嵵裡段168-1地號等土地(嵵裡里266號)籌建「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澎湖支庫」;原址本來是「澎湖縣栽培漁業中心」的預定地,民國89年6月移撥給水產試驗分所。25在民國93年(2004)7月5日開工,到翌年11月2日完工(照片3-4),總工程費266,300,000元,總面積將近6公頃,分為4部分:
-
(1)水產種原大樓(兩層建築),內部設有檢疫區、種魚保種區、種魚產卵池及相關實驗室,還有自動水循環維生系統及水質監測系統等設施。除了種魚培育之外,也進行選種、保種及育種等相關研究。
-
(2)餌料生物研究室(一層建築),內部設有輪蟲培養池、藻類保種及實驗室等,負責藻類的保種及相關研究。
-
(3)生物育苗室(一層建築),內部設有多個配置自動化維生循環系統的中、小型飼育池,以進行種苗的大量生產,及生物育苗相關的試驗研究。
-
(4)戶外設施及環境工程則包括150噸綠藻池2座、40噸綠藻池6座、7噸池8座、40噸戶外飼育池6座、迴流式池12座;另外還有取水道、生態池、污水處理場、抽水站及高架水塔等相關設施(蔡萬生、呂逸林2006(6):35-37)。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4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