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農業
農業作物
───
經濟作物─嘉寶瓜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嘉寶瓜果肉橙色,質脆多汁,風味特殊,是澎湖地區富有經濟價值的地方特色農產品,目前全國也只有澎湖縣有大規模的栽培。不過嘉寶瓜雖然好吃,但是種子又大又多,吃起來很費事。
-
有鑑於臺灣本島的無子西瓜改良成功,
民國62年
(1973)
澎湖的瓜農建議澎湖農改分場協助改良嘉寶瓜,希望能減少種籽甚至改成無籽。
民國68年
(1979)
,縣農會、
白沙鄉
公所和鳳山一家種子公司曾經合作改良嘉寶瓜,結果雖然如願的改成無籽,但是瓜型卻也隨著改變,原來橢圓形的嘉寶瓜變成圓形,失去了嘉寶瓜的特色,所以決定第二年再行交配改回原形。
-
長久以來,澎湖栽培的嘉寶瓜都是瓜農自行留種栽培的自然授粉品種,品種混雜不一,果實性狀差異很大,品質並不穩定。
民國80年
(1991)
,澎湖農改分場著手改良嘉寶瓜品種,
民國88年
(1999)
選育出「澎湖3號」嘉寶瓜,並且開始推廣。澎湖3號的瓜型整齊,果皮翠綠,果肉橙黃,每顆瓜平均重量在2.5公斤以下,很適合一般小家庭食用。澎湖3號也改良了嘉寶瓜多籽的缺點,平均每顆約有種籽248粒,比一般栽培品種減少了38.3%左右;平均每百粒種籽重約4.8公克,也比舊品種減輕了56%。
-
接著澎湖農改分場再以「澎選育17號」綠皮瓜和「澎選育19號」黃皮瓜進行雜交,在
民國92年
(2003)
成功培育出「澎湖5號」黃皮嘉寶瓜「黃金寶」,準備推廣給瓜農。澎湖5號的瓜型接近圓形,甜度有11度,比一般嘉寶瓜高出2度,而且有鈣質含量提高,膳食纖維及維他命也增加,果肉脆、種籽少的優點。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知識建檔|2021-12-10。知識更新|2024-05-01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
第73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中華民國柒拾伍年伍月貳玖日建造廟埕稅現款紀念牌
|
菓葉村
|
文物
菓葉北極殿碑銘
|
菓葉村
|
文物
威震武當、保境安民、威靈顯赫、北極功高、同沐聖澤、保境佑民、神恩顯赫、帝靈顯雄、威震北極、北極帝闕
|
菓葉村
|
文物
福發鐵工廠
|
重慶里
|
製造業
湖東聖帝廟的五營與石敢當
|
湖東村
|
寺廟
打釣仔
|
製造業
製香業
|
製造業
紅羅紅磚廠
|
紅羅村
|
建築
陳建成之妻吳氏墓誌銘:鸞堂對女性恪守婦道之褒揚
|
隘門村
|
法師乩童
瓦硐村七號:吳義故居
|
瓦硐村
|
建築
福發鐵工廠
|
重慶里
|
製造業
打釣仔
|
製造業
講美打鐵
|
講美村
|
製造業
港仔尾埔
|
白坑村
|
地名
格被神恩匾
|
小赤村
|
文物
震義宮
|
小門村
|
寺廟
蜩鳴宮
|
小赤村
|
寺廟
湖東聖帝廟的五營與石敢當
|
湖東村
|
寺廟
藍木製銅鑄宣爐
|
啟明里
|
文物
東衛魚灶
|
東衛里
|
漁業
平台知識總數
7,294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