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畜牧─鹿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養鹿
-
縣政府從民國65年(1976)起,開始獎勵農民養鹿,第一年輔導棄羊從鹿的農戶計有湖西鄉3戶、白沙鄉2戶,每戶飼養種公鹿1頭,母鹿2頭,每頭補助3,000元。另外補助每戶種植牧草0.6公頃,每0.1公頃補助1,000元,每戶補助鹿舍1棟5,000元,給水設施2,000元。
-
民國70年(1981),政府實施「改善離島居民生活輔導計畫」,補助農民飼養水鹿、梅花鹿,每戶補助1公2母,全縣共有養鹿戶40戶,145頭鹿。種鹿部分向臺東綠島購買,部分從美國進口,但是鹿價昂貴,養鹿資金相當高,所以需要政府配合提供低利貸款。202在鹿茸、鹿血、鹿肉的高經濟收益驅使之下,農民所養的鹿隻,曾經一度達到635隻。養鹿飼料以牧草為主,包括狼尾草、盤固草、臺畜2號狼尾草、苜蓿粒、花生藤、南瓜簽、青割玉米及豆腐渣等。民國71年(1982)起,縣政府停止養鹿推廣計畫,但是民眾仍然自行進口養鹿。後來因為鹿茸價格低迷,農民的養鹿意願降低,到民國89年(2000)底,澎湖只剩下15戶養鹿戶,飼養388頭鹿。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
養鹿在民國65年(1976)政府獎勵農村推廣,開始推動當地的養鹿風氣,主要是以美國梅花鹿為主。由於鹿活動力甚強,飼主不敢任其亂跑,多半以空心磚圍成4、5公尺高的圍牆,將鹿飼養在裡面。對養鹿的人來說,幼鹿與鹿茸是主要的經濟來源。民國76年(1987)政府再度獎勵農村推廣飼養,因為湖西鄉的氣候與環境非常適合養鹿,所以鹿的成長較為迅速,加上疾病少,故鹿的繁殖很快,因此是不錯的副業。飼養通常是夏日以牧草,冬季用飼料餵食,飼養一年即可割取鹿茸,每年可以割取一次。本鄉潭邊村養鹿業者歐鴻國,還曾因養鹿成就傑出,其所養的美國水鹿,體型壯大、生長快速,因為採取現代化之管理,所以鹿隻品質穩定,經推薦為全國模範農民,並獲得行政院農委會的表揚,頒發第19屆畜牧類之「神農獎」。
-
文字引用|湖西鄉
知識建檔|2021-12-09。知識更新|2025-10-2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