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二戰後移民潮及姓氏分布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二次大戰後,臺灣回歸中國,在澎湖的日本人紛紛遷回日本,取而代之者,為中國大陸陸續進入澎湖的人口。這些移入者或經營商業,或任職公教;民國38年(1949)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移入澎湖的大陸人口益眾,移入居民的籍貫遍及當時中國大陸的37省市。據民國47年(1958)的統計,當時仍為入澎湖籍貫之大陸新來人口有6,297人。其中以山東籍最多,計1,077人;福建省次之,有1,063人;江蘇省474人;安徽省、河北省、湖南省均各為409人;河南省402人;浙江省、廣東省各300餘人;湖北省、四川省各200餘人;江西省100餘人;其他省市均不足百人。福建、山東、河北、江蘇、河南、浙江、江西7省居澎人士,尚各組織旅澎同鄉會,為聯繫鄉誼之團體。至於中國大陸移入人口,在澎湖分布的情形,以當時的馬公鎮為最多,計共5,358人,約占寄居人口總數的85%,情況與日治時期日人在澎湖的分布頗為相似;七美鄉最少,僅有80人。
-
戰後澎湖姓氏的分布,就民國47年(1958)李紹章於《澎湖縣誌》所作「澎湖縣各鄉鎮姓氏戶數統計表」進行分析,當時澎湖縣的十大姓氏分別為陳、許、呂、洪、蔡、吳、林、王、黃、顏,共計有姓氏總數246個。其中陳姓戶數有2,673戶,為澎湖第一大姓,占澎湖總戶數的16.37%;主要分布在馬公市,占所有陳姓的42.27%。其次為許姓,總戶數有1,141戶,占澎湖總戶數的8.66%;主要分布在湖西鄉,占所有許姓的26.52%。
-
而就各鄉市姓氏的分布狀況進行分析,馬公市共計姓氏總數有230姓,第一大姓為陳姓,占馬公市總戶數的15.51%,其他姓氏戶數如王姓、呂姓、吳姓、李姓、林姓、黃姓、莊姓、許姓、高姓、翁姓、洪姓、張姓、葉姓、蔡姓、鄭姓、歐姓、劉姓、顏姓等,雖然在馬公市皆有百戶左右的戶數,然而除了蔡氏占馬公市總戶數的5.77%外,其餘皆未超過5%,故市內姓氏的分布呈現較為平均的狀態。湖西鄉共計姓氏總數有70姓,第一大姓為陳姓,占湖西鄉總戶數的15.61%;其次是許姓,占湖西鄉總戶數的14.53%;再者為洪姓,占湖西鄉總戶數的13.13%。除了此三大姓所占湖西鄉總戶數超過10%外,其餘未達到10%,因此湖西鄉以陳、許、洪為鄉內三大姓氏。白沙鄉共計姓氏總數有70個姓氏,其中以陳姓為最大的姓氏,占白沙鄉總戶數的15.99%;其他小姓如鄭姓,占白沙鄉總戶數的8.94%;吳姓占白沙鄉總戶數的7.87%。嚴格來說,白沙鄉僅有陳姓可稱為大姓,而早期進入本地開墾的許姓及林姓後裔,分別僅占白沙鄉總戶數的5.54%及5.88%,大都遷徙他處,僅有部分族人仍留在當地繼續發展。西嶼鄉共計姓氏總數有76個,其中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占西嶼鄉總戶數的14.33%;第二大姓為顏姓,占西嶼鄉總戶數的10.54%;第三大姓為許姓,占西嶼鄉總戶數的10.19%。其他小姓如呂姓、洪姓、楊姓、蔡姓、薛姓等,占西嶼鄉總戶數5%以上。望安鄉共計姓氏總數有71個,第一大姓以陳姓為主,占望安鄉總戶數的23.78%;第二大姓以許姓為主,占望安鄉總戶數的17.07%。其他小姓,包括王姓、呂姓、林姓等三姓,則占望安鄉總戶數的比例5%-10%。七美鄉共計姓氏總數有39個,其中以許姓為第一大姓,占七美鄉姓氏總數的19.24%;第二大姓為陳姓,占七美鄉姓氏總數的18.60%;第三大姓為呂姓,占七美鄉姓氏總數的15.01%;第四大姓為夏姓,占七美鄉姓氏總數的13.11%。其他小姓如顏姓、張姓,則占七美鄉總戶數的比例5%-10%左右,就姓氏的分布來說,與日治時期相似,仍以許、陳、呂、夏為七美鄉內四大姓。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三)|人民志》
知識建檔|2017-11-08。知識更新|2019-09-0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