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空間|
天后宮平頂供桌,束頸、足下端有折內凸,桌面包白鐵。桌裙上下為二板嵌接,刻飾浮雕,上橫飾框較下框突出,框內中行「
天后宮」三字變形,間飾博古圖,左右二側飾人物帶騎,左麒麟、右為虎,邊飾硬團雲紋,漆綠底金紋。下框紅底金紋,中央高浮雕盤龍,龍首為另鑲嵌一木塊刻成,下方二小龍,左右劍帶施黑漆,陰刻填金題款,劍帶外二側有書冊圖樣。上款「大正拾三年嵗次甲子桐月穀旦」,下款「
澎湖郵便局弟子陳國龍中島辰次郎
蔡乃住吳榮林生立陳來江從來林文策顏清陽廖文振紀舟顏金朝陳珠林陳有進鄭獲仁楊己巳許三會吳上江蔡冬瓜陳火樹紀首沃廖厦吳發葉自北敬叩」。
-
指定理由|
-
一、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本桌落款為
大正13年(1924),與
澎湖天后宮大正12年(1923)改建落成約為同期,小木作與鑿花的風格彼此相互呼應,具有時代傳統技術的特色及美感。
-
二、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因澎湖地理環境及產業需求,使得澎湖早期宮廟神桌的桌裙形制較為簡單,但此團龍紋下桌已走向高浮雕,且佈局開始繁複,顯現社經需求的改變;本桌裙的下款為「
澎湖郵便局弟子陳國龍中島辰次郎
蔡乃住…」等,臨近
澎湖天后宮的
澎湖郵便局(今
馬公市中山路75號)亦於
大正13年的年末啟用,呈現當時社會對
澎湖天后宮地位的尊崇。
-
三、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本桌雕刻精細、紋樣吉祥,具有地方木雕工藝技術的表現。
-
文字來源|國家文化資產網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