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清朝福建水師飛雲號與澎湖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1912年9月中旬,澎湖遭受颱風侵襲。各地公學校、民宅、船隻損失慘重。寄泊於媽宮港的中國船隻亦遭此劫,總督府所屬的漁業試驗船亦擱淺於小案山海岸。光緒7年(1881)7月1日風災,清朝兵船飛雲號亦擱淺小案山,兩者皆順利出險。
-
飛雲號,隸屬於福建水師,乃馬尾造船廠所製造之第八號船舶。同治9年5月福州將軍文煜上奏閩廠續造第七號輪船擬名揚武,第八號輪船擬名飛雲。據監督日意格所報以第七號船揚武「二百五十匹馬力,長十九丈、寬三丈六尺有奇,船前齧水一丈四尺有奇,船後齧水一丈六尺有奇」。第八號船飛雲「一百五十匹馬力,長二十丈有奇、寬三丈二尺有奇,船前齧水一丈有奇,船後齧水一丈二尺有奇」。經提調夏獻綸擇於3月16日,將第七號船揚武推移入水,4月28日將第八號船飛雲推移入水。
-
1874年臺灣爆發牡丹社事件,清廷派遣船政大臣沈葆楨來臺主持臺澎海防及對各國的外交事務。由於日軍兵船常於臺澎海域活動、復以戍守臺澎的班兵積弱不振,沈葆楨提出汰除臺澎老弱班兵,主張增募當地團練,以臺澎人守臺澎,藉以增強地方防衛。因此當日本兵船常於澎湖臺灣海域巡洋窺視時,沈葆楨在李鴻章的支持下乃調遣揚武、飛雲、安瀾、靖遠、鎮威、伏波等兵船常駐澎湖派習合操陣式,並由向海關所借淩風輪船駐澎教習,並持續增兵臺灣,向日本施加軍事壓力。
-
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併後,清朝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之間,陸續對琉球問題多有折衝與外交糾紛。光緒7年3月15日(1881/04/13),閩浙總督何璟等上奏對日本之野心,沿海防務不以日本有事而始事經營,自不以日本無事而稍從疏懈。乃將福建水師轄下大小兵商輪船,將登瀛洲,靖遠,澄慶撥往江南;撥往浙江者伏波,元凱,超武;撥往天津者鎮海,撥往牛莊者湄雲,撥往山東者泰安;福星駐海壇,飛雲駐澎湖,振威、濟安駐廈門,藝新駐福寧,揚武、威遠駐羅星塔。飛雲號即在此次琉球事件的延續下派駐澎湖,雖遭7月風災,仍順利脫困。
-
光緒8年(1882),法國侵擾越南,因越南多事,李鴻章乃囑咐船政局派遣濟安與飛雲赴廉瓊洋面巡防。由此看來,飛雲號在當時是一艘頗有戰力的船隻。
-
然而,1884年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隊侵入福建馬尾,8月法軍艦隊司令孤拔發起攻擊,揚武號被擊而沈,福星亦壞,琛航、永保兩商船欲開輪往撞,中砲被焚,其飛雲、濟安、振威三船,福勝、建勝兩砲船與法船往來攻擊,苦戰逾時,砲船一被擊沈,餘皆焚燬,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飛雲號也在此戰中結束他的一生。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07-29。知識更新|2020-04-26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