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治理
行政
行政區域
時:
首頁
清領時期
行政
───
清代之澎湖棄留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清廷在擊敗鄭氏之後,有所謂的臺灣棄留問題。澎湖自明代以來,派兵遊守,驅逐荷蘭人,對於澎湖為中國領土的立場自無疑問,而清廷也延續此一立場。所需要討論的是,大一統政府未曾管轄過的臺灣。對於臺灣棄留問題,意見分歧,「以留恐無益,棄虞有害,各議不一」。認為應放棄臺灣者,以臺灣「廷議以其孤懸海外,易藪賊,欲棄之,專守澎湖」,即是將澎湖與臺灣分開討論,以澎湖為海防前線,而退回到明朝對於澎湖的觀點。攻臺功臣施琅,具有實戰經驗,力主應保留臺灣。在其著名的〈恭陳臺灣棄留疏〉中,施琅認為臺灣野沃土膏、物產豐富,可供給日用所需,且臺灣已有相當之人口,如要徙民棄地,以有限的船隻,也要費時數年。即使徙民,難保不成為逃兵閃民聚集為亂之地,且洋人遊走海外,船大堅壯,必定窺伺臺灣。此外,施琅再就澎湖與臺灣在防禦上的關係,而有以下論述:
-
如僅守澎湖,而棄臺灣,則澎湖孤懸汪洋之中,土地單薄,界于臺灣,遠隔金廈,豈不受制于彼而能一朝居哉?是守臺灣則所以固澎湖。臺灣、澎湖,一守兼之。沿邊水師,汛防嚴密,各相犄角,聲氣關通,應援易及,可以寧息。況昔日鄭逆所以得負抗逋誅者,以臺灣為老巢,以澎湖為門戶,四通八達,游移肆虐,任其所之。我之舟師,往來有阻。今地方既為我得,在在官兵,星羅碁布,風期順利,片帆可至,雖有奸萌,不敢復發。
-
由上述可知,施琅認為澎湖離金廈較遠,而距臺灣較近,在土地物產的限制下,不易獨守澎湖。一旦臺灣被占,澎湖反而成為其門戶,如鄭氏即能以有限的兵力,力抗清廷數十年。施琅認為澎湖與臺灣應一體防禦,主要是海防安全為出發,而與其歷史經驗有關。明代對於澎湖,雖有論及設寨實邊,或許是顧及耗費過多,而僅止於遊兵巡守。鄭氏在臺期間,對於澎湖並未長期屯駐大軍,清廷要跨海作戰人員與船艦之整備費時,如探知清軍異動,始抽調增防澎湖,警戒解除則回臺屯墾,澎湖無異於海上堡壘。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知識建檔|2017-10-31。知識更新|2025-01-20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
第127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小池角關帝廟〈本鄉旅臺寄附芳名列下〉記事牌
|
池西村
|
記事牌
畫花安平壺
|
復興里
|
一般古物
朱錫甘雕人物大楣
|
昭和
|
沙港村
|
一般古物
朱錫甘書繪壁板
|
大正
|
沙港村
|
一般古物
關帝廟宮整建工程捐款芳名錄
|
池西村
|
石碑
關帝廟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神房雕刻捐献芳名
|
解嚴後
|
池西村
|
石碑
小池角關帝廟諸位列神神冠換新及浴室廁所新建捐献芳名錄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小池角關帝廟外燈總換新宮柱門窓油漆捐献芳名錄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西嶼鄉小池角關帝廟興建樂捐者芳名碑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臺灣省澎湖縣西嶼鄉小池角重建關帝廟落成記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第一賓館
|
昭和
|
中興里
|
官舍
險礁
|
赤崁村
|
九十島礁
關帝廟
|
乾隆
|
池西村
|
關帝廟
湖西國小
|
日治時期
|
湖西村
|
國小
關帝廟宮整建工程捐款芳名錄
|
池西村
|
石碑
關帝廟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神房雕刻捐献芳名
|
解嚴後
|
池西村
|
石碑
小池角關帝廟諸位列神神冠換新及浴室廁所新建捐献芳名錄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小池角關帝廟外燈總換新宮柱門窓油漆捐献芳名錄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西嶼鄉小池角關帝廟興建樂捐者芳名碑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臺灣省澎湖縣西嶼鄉小池角重建關帝廟落成記
|
戒嚴期
|
池西村
|
石碑
平台知識總數
7,475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