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7|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衛生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文化
教育
托兒所
區:
馬公市
案山里
教育
時:
1982
(民國71年)
時:
戰後時期
戒嚴期
教育
───
案山社區托兒所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早年
案山里
里民的經濟能力普遍不佳,大多數的幼童都不上托兒所。政府在
民國55年
(1966)
辦理過一期巡迴托兒所,翌年又分別在9月、12月及隔年的6月(農忙期)在
案山
設立過短期的「農忙托兒所」。
民國64年
(1975)
之後開始有在海二軍區上班的員工子弟到軍區內的海軍婦聯幼稚園就讀,
民國71年
(1982)
由於職業婦女人數逐年增加,
案山社區
理事長
林抱
才發起,申請成立「
案山社區
托兒所」,利用剛落成的
案山社區活動中心
(
案山里
2-2號)做為上課場所。
案山社區
托兒所初成立時分為2班,學童人數約有60人左右,大多是大、中混齡班,小班只有10多人,學童都來自
案山
傳統聚落。
民國75年
(1986)
牛頭山
附近填海造陸(市地重劃)之後出現了許多新屋,也引進了一些外來的人口,收托幼童才增加到70多人,一直維持到
民國85年
(1996)
由
馬公市公所
納編。
-
案山
托兒所一開始就有全日托,但是人數不多,由市公所納編時,全日托仍然不到1/4。托兒所的保育員起先都是由高中的畢業生擔任,之後各自再到屏東師院進修取得保育員資格。最早的混齡班由
光華社區托兒所
轉調來的田愛琴負責,小班則由李麗華助理負責;
民國83年
(1994)
左右由顏怡心接替李麗華,翌年田愛琴又和邵碧霞(光華)對調。上課地點則一直都在活動中心(已在95年9月拆除),也利用廟前的廣場做為活動場所。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0輯|
2006年
)
知識建檔|2021-11-24。知識更新|2025-01-25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十輯案山里光華里
|
第45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東吉嶼墓葬區
|
東吉村
|
殯葬
池東零售市場
|
池東村
|
市場
燈謎
|
藝文活動
此地無樹三百載:馬公天后宮前的古榕樹齡推斷
|
中央里
|
榕屬
西嶼鄉農會
|
池東村
|
農政組織
民防組織
|
軍事組織
龍身石敢當之碑
|
東衛里
|
碑石敢當
竹篙灣路
|
大池村
|
交通地名
下街仔
|
大池村
|
街巷地名
篩仔頂埔
|
大池村
|
高地地名
虎井漁港
|
虎井里
|
漁港碼頭
桶盤漁港
|
桶盤里
|
漁港碼頭
西滬港
|
風櫃里
|
漁港碼頭
風櫃西漁港
|
風櫃里
|
漁港碼頭
風櫃東漁港
|
風櫃里
|
漁港碼頭
嵵裡漁港
|
嵵裡里
|
漁港碼頭
井垵漁港
|
井垵里
|
漁港碼頭
五德西碼頭
|
五德里
|
漁港碼頭
五德漁港
|
五德里
|
漁港碼頭
山水漁港
|
山水里
|
漁港碼頭
平台知識總數
7,696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