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澎湖菜豆做項鍊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夏季,菜宅的圍牆種植一欄的澎湖菜瓜,接著種植澎湖菜豆、南瓜;在離圍牆遠一些,可以是玉米或是花生地瓜之類的作物。菜宅內當然少不了畚箕井或是水井的配置,否則也要鄰近溝渠,便於取得用水以利植物生長。
-
宅內除了種植蔬菜等作物外,牆角也會種上桑樹、木瓜、芭樂等果樹,芭樂的產量,在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15年出版的《澎湖島之造林》中,產量頗豐。菜蔬搭配幾株果樹,這是傳統的澎湖菜宅夏季常見的景緻。
-
上述的夏季作物,澎湖菜瓜最為人所熟悉。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諺「澎湖菜瓜─雜唸」之外,也因為觀光帶來的經濟效益,讓其成為餐桌上的主角。不過,我個人卻偏好澎湖菜豆。我喜歡母親煮的「澎湖菜豆炒米粉」,澎湖菜豆色彩斑斕,炒米粉清爽入口,帶著濃濃的菜香與豆香,搭配薄薄的三層肉,最是對味,滋味遠勝台灣的菜豆。其次,菜豆季接近尾聲時,除了一部份曬乾,留作明年的種子,母親還會把部分的菜豆滾煮後,我們小孩子就撥開豆莢,取出豆子,接著拿針線把豆子一顆一顆的縫製成一串項鍊,掛著澎湖菜豆項鍊出門找朋友玩遊戲,邊玩邊咀嚼著豆子,心裡十分的滿足。
-
母親離開我們近十年了,想念母親,也想念兒時一串串的豆香。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學名豇豆,又名長豇豆、豆角,澎湖一般俗稱其為菜豆,因好高溫而耐濕,是澎湖夏季常見的蔬菜,《澎湖廳志》即有記載:「此豆澎湖種植普遍,在畑畔、菜圃週圍多有種植。莢長尺餘,蔓下垂,亦名長豆,有紅白各種一名裙帶豆。紫者一名紅公豆,即福州所謂豆角也。煮食。或晒豆干,被珍重。」一般常見的品種有白皮紅仁、白皮花仁、青皮黑仁,以及紫色皮黑白皮花仁、紫紅色皮黑仁等品種。菜豆因是對生,一朵花結成的果實會成兩條,再加上耐熱,不需要特別費心照料,即可生長,以花嶼來看,居民會將其栽植於草生地,無人管理任其生長,待成熟,再進行採其豆莢食用。
-
文字引用|望安鄉
知識建檔|2024-06-08。知識更新|2025-01-23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平台知識總數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