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池(
1898-
1938),
馬公重光里人,
馬公公學校畢業,後入澎湖郡役所服務。
大正13年(1924)跟隨澎湖第17任郡守清水喜七調至高雄州岡山郡。
大正14年(1925)再隨清水喜七調至臺灣總督府臺北博物館。
大正15年(1926)澎湖郡役所原屬高雄州,至是升格為澎湖廳,調回澎湖服務,擔任教育行政工作,並利用晚間至各鄉村播映教育影片同時宣導文化教育,鼓勵適齡兒童就學。
-
擔任教育行政工作期間,對於勸導
後窟潭當地居民讓子女接受教育不遺餘力,公暇時常熱心至每戶拜訪,極力遊說居民讓子女就學。對於超齡失學的兒童,亦藉
威靈殿邊室開辦「夜學」,召募失學兒童接受補習教育,若出差外宿無法授課,亦商請同事或執教小學的老師友人代課。
-
除熱心教育外,亦於家中備急救箱幫助鄰近居民。當時醫藥不發達,鄰近居民患有急症或受傷之人,皆前來要求施藥。為因應此情況,時常出入
蔡獎「及春堂」添購醫療器具與補給內外科藥物,免費供給藥品讓附近居民使用。地方建設方面,尚有
日潭月潭的興建,
威靈殿之修築,爭取廟後防波堤與廟前「宮溝仔」排水溝補助建設,引進種植香瓜、
嘉寶瓜等事蹟。
-
生平酷愛音樂與戲劇,某年赴日公差,購得當時最新式留聲機與唱片,其中一套「詹典嫂告御狀」歌仔戲10餘張唱片,深獲社內人喜愛,更有反覆聽達20遍者。惜於41歲壯年去世。
-
文字來源|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
-
馬公後窟潭(今
重光里)人,
明治31年(1898)生,卒於
昭和13年(1938)。
馬公公學校畢業後,進入澎湖郡役所服務。
大正13年(1924)跟隨澎湖第17任郡守清水喜七調到高雄州岡山郡。
大正14年(1925)再隨清水喜七調到臺灣總督府臺北博物館。
大正15年(1926)澎湖郡恢復為澎湖廳時,陳慶池又調回澎湖廳工作,負責利用晚間到各鄉村播映教育影片,宣導文化教育,並鼓勵適齡兒童就學。
-
陳慶池在澎湖廳任職期間,對勸導
後窟潭子女接受教育不遺餘力,公暇時常常熱心到各家戶拜訪,極力遊說居民讓子女就學。又藉
威靈殿側室開辦「夜學」,召集失學兒童來接受補習教育,碰到出差外宿無法授課時,還會商請同事或公學校的老師代課。
-
除了熱心教育之外,陳家也備有急救箱來幫助鄰近居民;當時醫藥不發達,居民患有急症或受傷時,都會到陳家要求施藥。他時常出入
蔡獎的「及春堂」添購醫療器具及內、外科藥物,免費供給附近居民使用。陳慶池也關心地方鄉里的建設,像整建日潭、月潭,重修
威靈殿,爭取整修
威靈殿後方防波堤及廟前的排水溝,引進種植香瓜、
嘉寶瓜等事蹟都常為人稱頌。又酷愛音樂與戲劇,某年赴日公差時,購得當時最新式的留聲機及唱片,其中有1套「詹典嫂告御狀」歌仔戲共10餘張唱片,最受鄉民喜愛,有的人甚至到他家反覆聽了20遍之多(許雪姬2005b:82)。
-
文字引用|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六輯)
知識建檔|2019-10-10。知識更新|2025-05-26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