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鄭氏統治與荷人回澎

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明朝將澎湖視為東南海防的前線之一,以禦外國勢力、倭寇;鄭成功攻下臺灣,澎湖反向成為防禦清軍來襲之前線。鄭氏在兵多民少的情形下,於臺灣採取軍隊屯墾的經營方式,無法大量駐軍於澎湖,因此並未積極開拓澎湖。然而,此時中國東南沿海處於動亂狀態,先是鄭成功與清廷周旋於東南,繼而清廷實施遷界令,沿海民不聊生,卻促使泉州、漳州兩地人民移居澎湖。
-
由於澎湖為臺灣與大陸間的水路要衝,在鄭氏治臺期間,相關的軍事行動多與以澎湖為跳板。首先是荷蘭人再度短暫占澎。永曆16年(1662),荷蘭兵敗退出臺灣,同年即派出波特(Balthawar Bort),率12船、1,284人組成的遠征艦隊來到福州,與靖南王耿繼茂、福建總督李率泰協商,如清廷能與荷方貿易並交還臺灣,願意協助攻擊鄭成功。然協議未成,只好於返回巴達維亞。永曆17年(1663),波特再度率領16艘船、2,600人的艦隊來到中國,與耿繼茂、李率泰達成協議,其一即是克復金門、廈門兩島之後,聯軍應駛往臺灣,在取得臺灣後,清軍應將該島及一切城堡物件交與荷人。由於耿、李兩人對這部分採取保留的態度,因此該協議也註明應得清廷之批准,而未做明確之保證。
-
永曆17年10月(1663年11月),清荷聯軍與鄭軍於金、廈爆發海戰,鄭軍不敵而退出。在取得金、廈之後,清廷之戰略與荷方不同,一方面對鄭軍誘降,一面積極準備進攻銅山。荷方原要武力進逼,此時則表示如臺灣軍民投降,願意協助派船運回福建。由於清廷未予以明確答覆,荷蘭人不願再等待,於是先前往臺灣觀察。永曆17年12月4日(1664年1月1日)指揮官波特航向澎湖,6日(3日)泊馬公灣外,10日(7日)登陸作戰。駐紮澎湖的鄭軍不多,交戰結果,鄭軍落敗,約200人搭乘7、8艘船逃走。翌日,波特派Pooieman上尉帶6隊士兵及水夫60人,登陸媽宮;另派Shimmel Penning上尉帶2隊士兵及水夫20人,前往勘查以前的荷蘭城。12日(9日),再派Pooieman上尉,帶7隊士兵及先前的俘虜登陸媽宮,在附近徵收山羊、牛、豬等家禽。當日,Pooieman上尉下令紮營於媽祖宮,並且釋放1名中國俘虜,要求他出去徵收牛羊,警告應在翌日回營,如不回營,則要放火燒屋。然而,至13日(10日),俘虜並未歸營,荷蘭人乃放火燒媽祖宮以及附近的房屋。16日(13日),波特率艦隊離開澎湖,前往臺灣勘查。
-
永曆18年3月7日(1664年4月2日),鄭經與洪旭、楊祥經過澎湖。洪旭分析澎湖之地位,以「澎湖乃臺灣之門戶,上至浙江、遼東、日本,下通廣東、交趾、暹羅必由之路,當設重鎮鎮守,不可苟且。倘被占踞,則臺灣難以措手足」。鄭經認同其議,於媽祖宮設置營壘,中、左、右各設置煙墩、砲臺,命薛進思、戴捷、林陞等人,以4個月為期,輪流駐守防禦。10日,鄭經率隊離開澎湖,前往臺灣。同年4月(1664年5月),鄭經調整臺澎行政區劃,將東都改為東寧,天興、萬年兩縣升格為州,並設置澎湖及南北路安撫司(行政長官為安撫使)。
-
永曆18年6月(1664年7月),波特率領12艘船,第三度駛往中國。由於清廷拒絕提供中國沿岸給荷蘭艦隊停泊,波特於出發時即訓令艦隊經澎湖島再航至雞籠(基隆),準備以雞籠為停泊地。閏6月29日(8月20日),荷蘭艦隊除2艘之外,計有10艘進入澎湖,攻破鄭軍。隨即於7月3日(23日)離開澎湖前往占領雞籠。波特留部分兵力於雞籠,而於8月16日(10月5日)來到福州,與耿繼茂等人達成攻臺約定。耿繼茂在奏報中提及「荷蘭國海王於八月十六日帶領番船十隻、番兵千人抵閩安鎮,約九月二十日至圍頭取齊,於十月初旬往澎湖攻賊巢,候風便進取臺灣。」101實際上,清荷並未聯合攻臺,也就沒有來到澎湖。其原因可能是,荷人在金廈之役後,攻臺的要求未得到清廷的積極回應,對於軍事合作已失去興趣,而希望清廷透過議和或由清廷武力取得臺灣後再交由荷方。
-
永曆18年11月間(1664年12月至隔年1月間),清廷命施琅統領周全斌、楊富、林順、何義等人,率船隊進攻澎湖。然而,一出外洋即遭遇颶風,難以逆行而折返。永曆19年(1665),施琅再度攻打澎湖。鄭經得知此事,抽調屯田士兵,命顏望忠率往澎湖駐防。3月,顏望忠抵澎湖,於娘媽宮屯設大營,並於左右兩方整建砲臺,分令戴捷、林陞鎮守。4月16日(1665年5月30日)中午,施琅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當夜雖有起風,但仍可行船。17日午時,船隊駛抵澎湖口,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船隻受損、船隊衝散,施琅只好撤回。顏望忠偵知清軍失散之船隊集結於廈門,因此並未立即自澎湖撤防,直至6月,鄭經命薛進思、林陞留守澎湖,顏望忠才班師回臺。
-
永曆20年9月(1666年10月),陳永華認為清廷已知其無西進大陸之意,而臺灣遠隔汪洋,貿易興販不易,建議鄭經調整戰略,只派一鎮駐紮廈門,與清廷守邊將領私下交通,以獲取所需物資,並可偵探其動向,對於澎湖則以「澎湖不用重兵把守,只留一鎮汛防,飛報可矣」,鄭經也贊成此議。薛進思則於是年12月(1666年12月至隔年1月),才裁撤守備回臺開墾。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