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衛生
疾病防治
疾病與死亡
───
血絲蟲病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血絲蟲病係絲狀蟲。由家蚊作媒介,而寄生於人體血液所引起之疾病,患病者初期症狀為發燒、淋巴腺發炎,由於症狀類似感冒,往往被忽略或誤診,淋巴液不能暢流而呈現象皮腫大,故又稱象皮病。
民國61年
(1972)
4、5月間臺灣省瘧疾研究所調查澎湖血絲蟲患者,竟達18,000餘人。
民國60年
代初期防治澎湖地區的血絲蟲病是瘧疾研究所的重點工作,
民國64年
(1975)
6月未發現新病例,此後也未見衛生局有病例報告,應是絕跡澎湖了。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衛生志》
-
血絲蟲病係絲狀蟲由蚊子作媒介,而寄生於人體血液中所引起之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爲慢性期中初期幼蟲,治後期時下肢或陰部之淋巴管被成蟲阻塞,使淋巴液不能暢流,而呈現象皮腫大,故又稱象皮症。血絲蟲白晝潛伏,夜闌活動現於血液中,是以必在晚十時以後,始可抽取血液檢驗。澎湖罹此病者甚多。惟於近年始被注意,據台灣省瘧疾研究所於
民國四十三年
調查統計:澎湖居民患血絲蟲病感染率,竟達全縣居民百分之十四、二九,其數字實令人驚駭。遂由省瘧疾研究所訂定血絲蟲防治四年計劃。第一年分區防治實驗;第二年起全縣居民在一足歲以上,全部實施夜間驗血,發現患者免費供藥服用治療,第三、第四兩年再持續辦理。
-
文字引用|澎湖縣誌.卷十衛生志
知識建檔|2020-05-01。知識更新|2024-01-23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澎湖縣誌.卷十衛生志
|
第80頁
續修澎湖縣志.卷九衛生志
|
第151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以海為田:瓦硐村西側海岸的石塊
|
瓦硐村
|
農業
北極殿整修樂捐芳名碑
|
西溪村
|
文物
北極殿重建捐款芳名碑
|
西溪村
|
文物
北極殿沿革誌、北極殿重建委員、北極殿重建董事芳名碑
|
西溪村
|
文物
西溪村〈整建略誌〉碑
|
西溪村
|
文物
綠珊瑚:日治時代的造林植物
|
植物
橫礁土地公廟
|
橫礁村
|
寺廟
通梁村福德正神廟
|
通梁村
|
寺廟
赤崁仔頭土地公廟
|
通梁村
|
寺廟
前海橋(港仔橋)碑記
|
湖西村
|
文物
黃欲齊
|
西溪村
|
人物
北極殿
|
西溪村
|
寺廟
外垵曾姓
|
外垵村
|
族譜
綠珊瑚:日治時代的造林植物
|
植物
橫礁土地公廟
|
橫礁村
|
寺廟
通梁村福德正神廟
|
通梁村
|
寺廟
東甲
|
內垵村
|
地名
望安島
|
望安鄉
|
島嶼
西嶼國中
|
池東村
|
教育
塔尖
|
西衛里
|
厭勝物
平台知識總數
7,284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