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文澳祖師廟石香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1、圓口直壁微鼓,平底下三足,黑色,火成岩類石。爐口置有白鐵漏斗形的內爐,用來增加香爐之插香面積,爐身減地陽紋刻有團花捲草紋,三足為螭虎吞腳。
-
2、根據研究,臺灣石香爐整體造形來看,清代石香爐係以四足的展耳方爐為主;日治時代以後則流行三足圓爐和圈底圓爐兩種。比較清代與日治時代石香爐造形的差異,可發現後者除了圓體造形數量增多,即便是方爐,爐身亦從斜直之輪廓線朝向曲弧線條、強調器腹飽滿之形態發展。雖不排除清代石香爐亦有圓體者,但日治時代圓體造形的比例才大幅提高。
-
3、臺灣常見石爐多是方體、展耳為主要造形,而文澳祖師廟這件無年款的石爐,不僅造形獨特,形狀也相仿文澳城隍廟嘉慶二十四年石香爐。具有年代與造形上面的代表意義。
-
指定理由|
-
1、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見證清代宮廟祭祀儀式之物件。
-
2、具有藝術造或科學成就:此爐石為材,高僅10公分,分配爐身和爐足,並雕鑿傳統紋飾,尤其三足螭虎吞腳,既現石材的堅實,又呈巧拙之趣。
-
3、數量稀少者:圓形石香爐數量不多。
-
文字引用|國家文化資產網
知識建檔|2024-04-24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