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宅五府千歲廟

花宅五府千歲廟|

宮廟藝術概論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澎湖地區民間信仰興盛,寺廟林立,除無人島外,幾乎各村社都有寺廟,其中佛、道、釋的寺廟均有,更多的是拜一般民間信仰神明的宮廟。而不少寺廟是屬村中公廟的性質,不單是村民信仰的中心,更負擔諸多的社會、經濟暨文化功能。也因此,村民對寺廟建築相當的重視,生活條件不好時,需神明扶持,祭典活動、翻修寺廟的費用不能省;若生活改善,則是神明庇佑,盛大的祭典、華麗的修繕更不可免,是以各村社的寺廟都裝點的美倫美奐,金碧輝煌。
-
澎湖的寺廟建築,和臺灣寺廟同屬閩南系統的寺廟建築,基本上是以木結構為主,木料之外,以石材、磚、土埆等為建築的主體,因此建廟所需的工匠,包括木匠、雕花匠、石匠、泥水匠及油漆、彩繪匠等,各有所司各有所職。為敬拜神明,廟宇建築於雕琢彩塑上相當講究,石獅、龍柱、木雕、彩繪、剪黏與交趾陶等無一不是民間工藝的展現。
-
澎湖的移民多來自漳泉,尤以泉州為眾,但據建築學者李乾朗的說法,澎湖寺廟是以潮州風格為基礎,融入一些泉州及漳州的特色,這可能與早期工匠來自粵東、潮、汕有關。早期的工匠雖來自唐山,不過澎湖宮廟眾多,不論是新建或維修,所需的木石工匠極多,帶動本地的木雕業及石雕業的發展,也培育出不少優秀的民間匠師,而清治末期與日治以後,澎湖經濟發展落後,隨著人口的外移,澎湖師父也遠渡至臺灣各地,負責寺廟的整建及雕花事宜,其作品也散布於臺灣各地。
-
由於澎湖與臺灣的寺廟無論在空間格局、細部裝飾等方面均相當雷同,故有關寺廟建築的細節不擬贅述,以下僅就澎湖地區的特色加以說明。
-
建築材料:就材料來看,傳統寺廟建築是以木料作為建築的主體,澎湖本身並無森林,故木材主要是進口而來,以民宅而言因木料昂貴,除必要的結構,都改採澎湖本地的素材,至於寺廟為求雕塑精美,還是大量採用木料。至於石材方面,為防止石雕風化,主要以泉州的花崗石為主,不過本地的黑色玄武石還是廣泛使用於牆身。另外在20世紀初期相當流行的彩色瓷磚貼面,民宅或寺廟都有使用。而受潮州建築的影響,寺廟屋頂的瓦當滴水瓦常用琉璃瓦。
-
空間隔局:澎湖寺廟基本上是以合院建築為主,而其空間的組合形式,是受中庭、天井與軒亭等空間的出現與否,而呈現多樣衍化的類型。至於廟宇立面,以硬山屋頂及其衍生的形式為主,一般而言屋頂脊背較大,可能係從防風來考量。另外三殿式屋頂前後連接成連續的規帶,如前殿與正殿作燕尾,但夾在中間的拜殿則作八角規,相連的屋頂使廟內光線較暗,但防風功能較好,三連式的山牆也是澎湖寺廟的特徵,形成的天際線相當特別,像馬公天后宮的天際線即屬之。
-
石雕與木雕:傳統的石雕造型之外,澎湖石雕在20世紀之初,可看到來自西洋建築藝術的影響。澎湖自古為臺海間移民的中繼站,且位居中國、日本往南洋的要衝,西洋建築形式,可能由廈門或南洋華僑輾轉傳入,如希臘式的柱頭,而柱珠的線腳也趨於繁複。澎湖木雕師,擅長精細之鏤空雕法,不論是吊籃、獅座、斗栱等雕刻的異常繁複。
-
泥塑:泥塑是以三合土摻入棉花,再塑出人物花鳥及走獸形象之藝術,有時再嵌上瓷片,匠界稱之為剪花或剪黏。澎湖的泥塑不只是用於門窗,還有使用灰泥塑出樑及瓜筒的例子,有如浮雕。至於寺廟屋角的小獅子也以泥塑而成,另外有些剪黏加入貝殼,頗具澎湖在地的特色。
-
花窗:寺廟正面花窗,如同一般寺廟多用花鳥或螭虎圖案等吉祥圖案為主,不過澎湖常以洗石子技法為之,或加色灰泥塑而成,有地域的特色。
-
樑柱:澎湖寺廟石柱喜用梭柱(上下細而中央粗),有圓形,也六角柱及八角柱,形式多樣,有的柱身有凹槽,不少柱頭有西洋建築裝飾。柱子下的石珠,在澎湖也流行一種多線腳且細腰的形式,外觀有如花瓶或花籃,柱珠的形狀頗多,經常與柱子的形狀相配。
-
大木結構:多用矩形斷面的樑枋,用金瓜形的瓜筒,中脊樑下增加一支輔助樑,成為雙樑;門楣上的排樓斗栱,以木雕作斗墊,層層上疊,多作斜面彎枋,雕以書卷形,有如匾額一樣;斗栱喜用張翅的飛鳥裝飾,獅座、束木、員光及托木皆施以繁瑣之精細雕刻。
-
彩繪:澎湖寺廟中王爺廟、大道公、媽祖廟與道教廟居多,這類寺廟受陰陽五行、五色及陰陽理論的影響,特重彩繪。像王爺廟內部較暗,開窗較少,柱子多施以黑色,但樑柱與斗栱卻普遍安金,形成金碧輝煌的殿宇氣氛。不少寺廟的樑枋上均施彩畫,有時連柱子也有彩畫,澎湖天后宮及北極殿均有保存古老的柱身彩畫,彌足珍貴。另外在馬公天后宮的正廳壽樑與格扇,可見到所謂的「擂金畫」。「擂金畫」主要是將金箔磨成粉末狀,趁黑底漆將乾未乾之際以筆沾金箔粉敷上之畫法,主要用在木雕上,顏色豐富。
-
因移民及工匠之故,澎湖的寺廟融合閩南及粵東的風格,加之位居交通要津,建築裝飾有來自南洋、日本,甚至西洋的風格,另外澎湖多海鳥及魚類,建築裝飾常用島、魚、蝦及貝類等題材,頗有海洋的風味。從日治以降,澎湖工匠至臺灣各地承建寺廟工程者多,也將臺灣的建築風格帶入,像近年以來澎湖寺廟受臺灣盛行的水泥構造並混合中國北方宮殿特徵廟宇的影響,大木構架與構件形式逐漸簡化、或捨棄不用,潮州風格漸式微。
-
資訊來源|續修澎湖縣志(文化志)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