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界頭─「
楊氏五房」(
永成古厝)
-
在
合界頭社「
楊姓」是主姓,
日本時代、昭和時期,全社共有三合院92間,
楊姓就居有79間。
楊姓始祖有兩位:其一「三房」始祖楊引;其二「五房」始祖楊蔭。
楊姓「三房」開基祖牌內文載:楊引生於泰昌元年,卒於
康熙44年(
1620-
1705),娶金門、佳里頭李氏女;2世祖楊萬生於南明、
永曆9年(1655)。推判始祖楊引約於南明、永曆初期,自「浯江、湖下」徙澎。另一
楊姓「五房」開基祖牌內文載:始祖楊蔭生於南明、弘光元年,卒於
雍正2年(
1645-
1724);其母
蔡氏生於
萬曆32年,卒於
康熙34年(
1604-
1695)。推判楊蔭母子約於南明、永曆晚期,亦自「湖下」徙澎。唯
楊氏(五房)皆尊始祖妣
蔡氏為始祖。
-
合界頭社聚落區域分為「
宮仔頭」、「山仔腳」、「中厝」、「
下寮」、「
沙井腳」、「
枋山」、「
永成」7個小區域。其中
楊氏「五房」聚居的「
永成」小聚落名號最響亮。
-
楊氏有「
永成」之名,乃源於楊「五房」7世之後,
楊氏五房11世楊扁口述:
楊氏「五房」7世楊吉,家貧憨厚勤奮,娶鄰村
橫礁社富有千金莊椪為妻;後岳父資助其建造「永安號」貨船,於澎湖、閩地從事民生貨品、建材買賣,獲利頗豐,乃續造「永發號」,遂成富族。鼎盛時,族裔共居有三合院櫛比鱗次8間,因開「
永成號」柑仔店做雜貨生意;平日族人生活均以「人參湯」代茶水,富裕情形遠近皆知,在
合界村自成「
永成」小聚落。其舊宅即今
合界頭54、55、56、58、59、64、65、66號8間古厝。
-
《金門縣志.人民志》載:
楊姓,周宣王少子尚父之後,望出宏農、天水。閩地
楊姓,乃唐末南遷入閩,多數定居漳州,分衍各邑,惟浯之
楊氏,並非其派,乃係宋末楊亮節之後;亮節,南宋度宗楊淑妃兄也,因避元禍,逃隱於浯之寶珠石下(今金門、官澳)。亮節生三子,長子佛細、次子佛成、三子佛曇;佛細孫建業,明初,避倭害,分居湖下;佛成仍居官澳;佛曇寄養漳州、漳浦、佛潭村(今蕃衍浮南橋一派)。
-
民國69年(1980)金門、湖峰(湖下)
楊氏18世楊志文《金門湖峰
楊氏三房族譜.湖峰
楊氏族譜序》載:佛細公傳子淑季,淑季第三子建業,分居湖峰,生有仲思、仲惠、仲敦、仲嘉、仲興、仲昭、仲榮、仲慶八子,以天、地 、人、日、月、星、君、臣為八房名,此乃
合界頭社楊氏有三房、五房區分之源由也。
-
作者|蔡光庭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