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明代序論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明代初期,對於海外活動採取消極態度,為避免倭寇、海盜來澎交易、補給,而有墟澎徙民之舉。萬曆以後,倭寇、海盜問題轉趨嚴重,對於澎湖也採取較為積極之政策,而有是否要屯兵設寨的討論,結果雖未屯兵,仍設有澎湖遊兵,分春、冬兩季戍防。然而,明代中葉以後,葡萄牙、西班牙陸續拓展與中國的貿易,尤其是後起的荷蘭更是積極,為求貿易通路與據點而多次與中國衝突。萬曆32年(1604),荷蘭人來到澎湖,被沈有容諭退,僅停留4個多月。天啟2年(1622),荷蘭人再度來到澎湖,且營建城堡準備長期停留,以從事貿易。幾經談判交涉,明廷終以武力解決,迫使荷蘭人離開。此次荷蘭人來澎,雖然前後僅歷時1年多,卻顯見澎湖戰略地位之重要性,為日後國際間爭奪之始。此外,以考古遺址來看,雖然澎湖早在南宋以後即有漢人定居,或因明代早期墟澎等因素,現有居民來澎時間,以萬曆年間為最早。由此,可看出同一時期,澎湖對於福建沿海居民的吸引。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知識建檔|2017-10-3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